空间诱变水稻多蘖矮突变体不同分蘖期蛋白质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巍

作者: 王巍;魏力军;王俊敏;徐建龙;孙野青

作者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应用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多蘖矮;空间诱变;蛋白质组;S-类核糖核酸酶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1 年 25 卷 03 期

页码: 405-4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JB-1返回式卫星搭载水稻(Oryza sativa L.)丙95-503干种子,地面种植后筛选出多蘖矮杆突变体R955。利用荧光差异显示双向电泳(2-D DIGE)对突变体播种后第14天(未发生分蘖)、第21天(分蘖起始)、第55天(最高分蘖期)3个营养生长期叶片总蛋白进行分离及定量分析(未搭载植株为对照),检测到在各发育时期共有97个蛋白点发生差异表达,经串联质谱鉴定后得到59个独特的蛋白。功能分析发现能量代谢、光合作用、蛋白代谢、氮元素同化、氨基酸代谢以及胁迫应答等过程均参与了突变体的分蘖发育。对差异蛋白在不同时期相对表达量的K-均值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功能蛋白表现不同表达模式。两因素差分析(Two-way ANOVA)筛选出S-类核糖核酸酶可能与水稻分蘖性状直接关联。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航天技术在水稻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王俊敏,魏力军,骆荣挺,张铭铣,孙野青,徐建龙. 2004

[2]应用空间诱变育种技术选育香稻新品种粤航1号. 周汉钦,何昆明,潘大建,范芝兰,吴惟瑞,陈顺佳,黄秋妹. 2003

[3]水稻空间诱变育种抗稻瘟病研究. 杨祁云,王慧,林佩珍,朱小源,陈志强. 2005

[4]空间诱变因素对不同粳稻基因型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徐建龙. 2000

[5]空间诱变育成水稻品种对硒的生物富集能力研究初报. 周汉钦,陈建酉,翁志强. 2008

[6]3个空间诱变水稻品系的稻瘟病抗性评价及抗性遗传分析. 肖武名,孙大元,张景欣,王慧,郭涛,刘永柱,朱小源,杨祁云,陈志强. 2012

[7]水稻恢复系R225和保持系特B空间诱变效应探讨. 唐清杰,林尤珍,严小微,韩义胜,孟卫东. 2013

[8]空间诱变选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孙大元,张景欣,陈冠州,王慧,朱小源,陈志强,杨祁云. 2017

[9]水稻空间诱变育种抗稻瘟病研究进展. 肖武名,杨祁云,陈志强,林佩珍,王慧. 2005

[10]水稻空间诱变恢复杂种优势测定试验初报. 周炳炎,许秀钧. 2001

[11]利用航天诱变技术选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研究. 布哈丽且木,王奉斌,蔡栋,袁杰,张燕红,赵志强,朱小霞,文孝荣. 2014

[12]空间诱变水稻大粒型突变体的遗传育种研究. 徐建龙,王俊敏,骆荣挺,张铭铣,蒋兴村,李金国. 2002

[13]空间环境和地面γ辐照对水稻诱变的差异. 王俊敏,徐建龙,魏力军,孙野青,骆荣挺,张铭铣,鲍根良. 2006

[14]水稻空间诱变品系杂种优势测定试验初报. 周炳炎,许秀钧,黎毛毛,张冬仙,吴小燕. 2000

[15]水稻空间诱变突变品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分析. 袁杰,王奉斌,布哈丽且木,张燕红,文孝荣,瞿毅,梁乃亭. 2012

[16]水稻航天诱变育种及其机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李东芳,倪丕冲,沈桂芳. 2004

[17]航恢七号空间诱变变异株系的稻瘟病抗性研究. 张景欣,杨祁云,王慧,曾列先,刘永柱,郭涛,朱小源,陈志强. 2010

[18]水稻不育系培矮64S的空间诱变效应及后代的SSR分析. 王丰,李永辉,柳武革,金素娟,李金华,刘振荣,廖亦龙,黄德娟,朱满山. 2006

[19]水稻空间诱变突变品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及稻瘟病抗性变异. 王慧,陈志强,杨祁云,李力,洪彦彬,张建国,朱小源,林佩珍. 2004

[20]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郑家团,谢华安,王乌齐,张建福,张水金,黄庭旭,杨东,马宏敏.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