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1993年我国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及其致病性特点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万权

作者: 晏思白;胡长程;谢水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叶锈菌;小种动态;致病性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1994 年 21 卷 04 期

页码: 289-2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1990—1993年共鉴定了来自全国18个省(区)的496份叶锈菌标样。根据在全国统一的8个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划分为16个生理小种和10个未定型,其中叶中4号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60.5%,是目前小麦抗叶锈病育种的主要对象。其次是叶中34号、叶中3号、叶中44号、叶中19号、未定Ⅲ型和叶中5号,其出现频率分别为9.5%、7.7%、5.2%、2.4%、2.0%和1.4%。小种致病性特点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小种对我国主要麦区大面积种植的生产品种和重要抗源的毒性各不相同,以叶中4号毒力最强,毒谱最宽;②同一小种不同菌株(系)的毒性既有共性,也具异质性,但共性是主要的;③抗性基因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中反应不尽相同。作者还对锈菌生理专化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

分类号: S435.12

  • 相关文献

[1]利用本氏烟筛选小麦叶锈菌效应蛋白. 齐悦,张悦,李建嫄,杨文香,刘大群. 2020

[2]小麦叶锈菌休眠与萌发夏孢子的差异表达. 张瑞丰,范学锋,韦杰,张娜,杨文香,刘大群. 2020

[3]小麦叶锈菌效应蛋白Pt18906激发TcLr27+31的双层防御反应. 齐悦,吕峻元,张悦,韦杰,张娜,杨文香,刘大群. 2020

[4]甘肃36个小麦生产品种抗叶锈病基因分析及成株期抗性评价. 黄瑾,金社林,曹世勤,贾秋珍,骆惠生,张勃,孙振宇,王晓明. 2020

[5]2019-2020年苏浙皖三省小麦叶锈菌群体的致病类型鉴定及毒性结构分析. 李泓甫,华为,朱靖环,高利,陈万权,刘太国. 2023

[6]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MFR的分子鉴定研究. 刘太国,张敏,陈万权. 2004

[7]中国小麦叶锈菌群体的毒性基因分析. 胡长程,张淑香. 1993

[8]1997年我国小麦叶锈菌群体毒性分析. 陈万权,陈扬林. 1998

[9]小麦叶锈菌的特异性分子诊断检测技术. 徐世昌,陈万权,刘太国,蔺瑞明. 2007

[10]我国小麦主栽品种抗叶锈基因分析. 刘太国,高利,刘博,陈万权. 2010

[11]山西省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及毒性监测. 原宗英,武英鹏,刘敏捷. 2017

[12]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 刘太国,刘博,高利,李宁静,朱映峰,刘立新,陈万权. 2016

[13]国际上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及其小种命名方法. 刘太国,何月秋,陈万权. 2008

[14]小麦条锈菌和叶锈菌的复合PCR检测. 曹丽华,宗宪昭,徐世昌,陈万权. 2010

[15]2016-2019年甘肃省小麦叶锈菌群体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黄瑾,张勃,孙振宇,贾秋珍,曹世勤,骆惠生,王晓明,金社林. 2022

[16]不同小麦品种叶锈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梦雅,孟庆芳,张林,高颖,闫红飞,刘大群. 2018

[17]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叶锈菌DNA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 刘太国,何月秋,陈万权. 2007

[18]新西兰白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范志宇,恽时锋,薛家宾,徐为中,王芳. 2007

[19]油菜菌核病的致病性和抗(耐)性研究现状. 王璐璐. 2015

[20]猪的三种新发细菌病研究进展. 黄金海,王英珍,丁伯良.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