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下垫面降雨产流与旱地小麦集水补灌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崔欢虎

作者: 崔欢虎;靖华;马爱平;王裕智;王随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集水工程;产流系数;集水补灌;水分利用效率;旱地小麦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05 年 19 卷 03 期

页码: 170-17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山西洪洞建立了农膜、公路、农田小路、农田下垫面产流场,对不同下垫面的自然降雨产流及旱地小麦集水补灌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的27次降雨中,不同下垫面的产流量存在较大差异,农膜、公路、农田小路和农田下垫面的产流系数分别为81 4%,73 6%,41 6%,2 7%。旱地小麦集水补灌研究表明:旱地型品种应作为集水补灌旱地小麦的主干品种;补灌量愈大产量愈高,拔节期补灌优于扬花期;同一补灌量集中补灌优于分次补灌;不同播期密度在集水补灌条件下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差异。该项研究为开展集水工程及集水补灌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分类号: S274

  • 相关文献

[1]不同下垫面降雨产流与旱地小麦集水补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靖华,王裕智. 2005

[2]旱地小麦集水补灌播期密度效应研究. 崔欢虎,闫翠萍,靖华,马爱平,裴雪霞. 2002

[3]旱地冬小麦茬口、种植模式对土壤贮水、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爱平,亢秀丽,靖华,王裕智,崔欢虎,王会荣. 2015

[4]干旱年份播期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党建友,王姣爱,张晶,曹勇,张建华,卫云宗,张定一. 2011

[5]黄土丘陵区不同下垫面降雨产流与蓄水窖工艺技术. 崔欢虎,闫翠萍,靖华,马爱平,徐建兵,王裕智. 2004

[6]湖北省油菜-棉花轮作系统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夏颖,汪荣勇,高立,涂卫东,范先鹏,张富林,刘冬碧. 2014

[7]地膜小麦集水有限补灌技术研究. 崔欢虎,张鸿杰,徐建兵,梁维治,马爱萍,池宝亮,陈奇恩. 2000

[8]旱地小麦集水补灌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靖华,崔欢虎,闫翠萍,王裕智,马爱平. 2004

[9]旱地菜豆"三早三优"综合栽培技术. 刘恩科,韩彦龙,张冬梅,李海金,陈琼,张伟. 2010

[10]地膜穴播小麦集水有限补灌技术研究. 崔欢虎,张鸿杰,徐建兵,马爱萍,池宝亮,陈奇恩. 1999

[11]陇中半干旱区集水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简报. 王晓巍,展宗冰. 2000

[12]旱地小麦新品种介绍. 张宾,王法宏. 2016

[13]抗旱种衣剂对旱地小麦产量及主要病虫害防效的影响. 王宏兵,程天灵,李雪,王文平,李巧俊. 2019

[14]抗旱节水小麦分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刘莉,裴磊,卫云宗. 2020

[15]山西旱地小麦栽培技术探讨. 张俊灵,闫金龙,冯丽云,张东旭. 2020

[16]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鲁清林. 2013

[17]覆膜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赵晓东,李廷亮,谢英荷,余高,岳丽,高慧洲,加武斌. 2018

[18]小麦新品种运旱61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赵智勇,李秀绒,柴永峰,孙来虎,邵新胜,沈红星. 2012

[19]山西南部旱地小麦不同播种方式的适播期与播量研究. 刘玲玲,张松令. 2012

[20]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膜侧条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试验与示范. 马爱平,靖华,亢秀丽,王裕智,王会荣.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