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油菜“一菜两用”高产栽培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维虎
作者: 王维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栽培
期刊名称: 农技服务
ISSN: 1004-8421
年卷期: 2009 年 11 期
页码: 16-17
摘要: 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大田准备、移栽、大田管理、摘薹、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双低油菜"一菜两用"高产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双低油菜新品种镇油5号(原名镇2405)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英文). 岳绪国,顾炳朝,唐泽庆,杨军,王克明. 2011
[2]不同时期摘薹对黔油29号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易燕,徐守波,卢峰,曾兵,罗莉斯,李大雄. 2012
[3]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主要性状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焦庆清. 2008
[4]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恢复系5735R的选育. 李敏,张瑞茂,陈大伦,汤晓华. 2009
[5]高油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18R的选育及应用. 徐春,秦信蓉. 2011
[6]甘蓝型油菜双低pol CMS恢复系2350C的选育与应用. 张超,李大雄,罗莉斯,曾兵. 2014
[7]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的选育. 许才康,孙华,蒋鹤云. 2008
[8]栽培措施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孙华,沈明星,蒋鹤云,许才康,张建栋. 2008
[9]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双低油菜新品种镇油5号(原名镇2405)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岳绪国,顾炳朝,唐泽庆,杨军,王克明. 2010
[10]镇油3号的选育及主要栽培技术. 顾炳朝,郭盛业,杨世生,王志顺. 2001
[11]甘蓝型油菜黄褐籽双低恢复系D4315R的选育. 秦信蓉,杜才富,沈奇,何永兵. 2009
[12]稻-油轮作连续免耕直播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杜兴彬,罗利军,陈晨,李双喜,刘国兰,王飞名,张安宁,顾晓君,余新桥. 2013
[13]湖北省双低油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熊秋芳,孙秀丽. 2011
[14]基于HSV空间颜色直方图的油菜叶片缺素诊断. 张凯兵,章爱群,李春生. 2016
[15]江苏省双低优质油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许才康,孙华,董遵. 2003
[16]我国双低油菜多功能利用及青海省发展潜力分析. . 2019
[17]双低油菜绿色高效种植技术. 范建春,王晓民,王雷,李建平. 2019
[18]高油分双低优质油菜冷榨菜胚油的品质分析. 余顺波,陈长艳,吴金培,杜才富. 2017
[19]双低菜籽油的保健作用与高含油量优质油菜育种及高效益思考. 李殿荣,陈文杰,于修烛,王灏,任军荣,张耀文. 2016
[20]不同栽培措施对双低油菜苏油8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张建栋,黄萌,宋云生,孙华,宋英.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安徽省不同生态环境下夏大豆新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间的关系
作者:胡国玉;杨勇;王雅楠;李杰坤;王大刚;吴倩;王维虎;黄志平
关键词:安徽;大豆;新品种;产量;农艺性状;相关性
-
大豆新品系抗SMV鉴定及分析
作者:王大刚;陈圣男;黄志平;李杰坤;吴倩;胡国玉;王维虎;杨永庆
关键词:大豆;品系;大豆花叶病毒;亲本来源;抗性分析
-
控释肥施用方式对黄淮海大豆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作者:王朝伟;杜祥备;韦志;于国宜;张亮;黄志平;王维虎;孔令聪
关键词:大豆;黄淮海;控释肥;产量;效益
-
安徽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的性状演变分析
作者:胡国玉;李杰坤;王大刚;吴倩;王维虎;黄志平;张磊
关键词:安徽省;大豆品种;农艺;产量;品质;演变
-
安徽省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杜祥备;黄志平;于国宜;王维虎;沈维旗;孔令聪
关键词:安徽省;大豆;品种;存在问题;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
-
大豆新品种科龙188选育
作者:沈维旗;田东丰;王维虎;邵志芬;许化武;洪亮;于国宜
关键词:大豆;科龙188;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夏播大豆产量的环境响应及高产品种的主要特性
作者:胡国玉;李杰坤;王大刚;吴倩;王维虎;于国宜;黄志平
关键词:夏播大豆;产量;环境响应;高产品种;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