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作物生产潜力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展

作者: 田展;许吟隆;周伟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玉米生产潜力

期刊名称: 2007农业环境科学峰会论文摘要集

ISSN:

年卷期: 2007 年

页码: 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最新气候模式模拟研究表明:未来全球气候将发生更为剧烈的变化并会对很多生产部门带来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的农业将会受到更大的冲击。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气候变化必将会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带来多方位的影响。因此,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本文选取黄淮海平原作为研究区域,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仅利用全国7.7%的水资源却养育了34.3%的人口,并且生产了全国39.2%的粮食和32.4%GDP。据相关研究预测,到2030年,本地区平均温度将升高1.1~1.4℃,人口净增加1.04亿,城市...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中国北方麦区冬小麦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侯学会,隋学艳,姚慧敏,梁守真,王猛. 2019

[2]CO_2倍增时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陈超,金之庆,郑有飞,刘建栋. 2004

[3]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李军,王立祥,邵明安,樊廷录. 2002

[4]世界玉米潜在出口国玉米生产潜力研究. 赵明正,朱思柱. 2015

[5]基于多源干旱指数的黄淮海平原干旱监测. 徐焕颖,贾建华,刘良云,彭代亮,李存军,吴耀平. 2015

[6]黄淮海平原棉花形态发育和源库关系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陈金平,李利红,周新国,刘祖贵,刘安能,王和洲. 2006

[7]现代农业中黄淮海地区适宜绿肥种植模式分析. 李志杰,马卫萍,孙文彦,李怀军,曲善功. 2008

[8]基于显微CT研究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大孔隙结构的影响. 蔡太义,张佳宝,张丛志,黄会娟,白玉红,赵占辉,李太魁. 2017

[9]黄淮海麦玉两熟区周年光温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周宝元,葛均筑,孙雪芳,韩玉玲,马玮,丁在松,李从锋,赵明. 2021

[10]基于SPEI-PM指数的黄淮海平原干旱特征分析. 李翔翔,居辉,刘勤,李迎春,秦晓晨. 2017

[11]黄淮海平原盐渍土有机质消长规律的研究. 严慧峻,刘继芳,张锐,单秀枝,魏由庆,许建新,高峻岭,马卫萍,殷光兰,安文钰. 1997

[12]未来气候情景下黄淮海平原不同灌溉制度的产量补偿效应模拟. 秦晓晨,周广胜,居辉,李翔翔,刘勤. 2018

[13]基于SPEI-PM指数的黄淮海平原干旱特征分析. 李翔翔,居辉,刘勤,李迎春,秦晓晨. 2016

[14]黄淮海平原盐渍土改良. 贾大林,司徒淞. 1989

[15]基于MODIS和SEBAL模型的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水分生产力研究. 杨建莹,霍治国,邬定荣,王培娟,刘勤. 2017

[16]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双晚”周年超高产典型栽培技术分析. 付雪丽,赵明,贾继增,杜立丰,赵东成. 2008

[17]黄淮海平原土壤盐渍化状况的数值分类. 白由路,李保国. 2001

[18]黄淮海平原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背景及主要农作技术. 杨瑞珍,肖碧林,陈印军,卢布. 2010

[19]黄淮海平原涝渍分区与排涝标准研究. 肖俊夫,宋毅夫,丁艳敏,刘战东,秦安振. 2021

[20]黄淮海平原麦玉两熟区粮食产量与化肥投入关系的研究. 武兰芳,陈阜,欧阳竹,张庆江.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