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紫云英水稻轮作区减施不同比例氮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慧

作者: 王慧;张琳;常单娜;周国朋;高嵩涓;曾闹华;聂良鹏;吕玉虎;曹卫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云英;减氮;养分吸收转运;土壤肥力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2 年 28 卷 007 期

页码: 1194-12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水稻–紫云英轮作体系中,翻压紫云英并减施氮肥对不同生育期水稻养分吸收、转运特征,以及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为豫南稻区紫云英–水稻轮作模式氮肥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位于河南信阳,始于2008年.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N100),以及种植并翻压紫云英条件下,氮肥为常规处理用量的100%?(GN100)、80%?(GN80)、60%?(GN60)、40%?(GN40),共6个处理.测定了水稻产量、关键生育期生物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土壤基础养分含量,分析了水稻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供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与N100处理相比,GN40、GN60、GN80和GN100处理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GN40和GN60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213.41%和113.70%,GN40、GN60和GN80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162.17%、75.69%、34.39%.与N100处理相比,GN100和GN80处理抽穗期秸秆生物量分别增加17.22%和41.06%,成熟期秸秆生物量分别增加28.22%和20.92%.与N100处理相比,GN60、GN80和GN100处理成熟期稻谷氮吸收量分别增加31.34%、31.79%和20.13%,GN60、GN80成熟期稻谷磷吸收量分别增加14.23%和14.61%,GN80处理成熟期稻谷钾吸收量增加10.64%.与N100处理相比,GN60处理氮转运量增加12.54?kg/hm2;GN40、GN60和GN80处理磷转运量分别显著增加11.32、23.02和18.09?kg/hm2,磷转运率分别增加35.92、41.22和39.91个百分点,磷对稻谷转运贡献率分别增加39.36、74.60和57.93个百分点.与N100处理相比,GN40、GN60、GN80和GN100能充分满足水稻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无机氮需求;GN60、GN80处理分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GN40、GN60、GN80和GN100处理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随机森林分析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和水稻分蘖期氮、磷、钾吸收量对水稻产量形成有较大的贡献.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分蘖期和抽穗期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各生育期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我国豫南紫云英–水稻轮作区,翻压紫云英配合氮肥减施40%,能够培育土壤碳、氮库,满足土壤氮素供应,促进水稻对磷、钾养分的吸收和积累,增加籽粒氮、磷、钾养分转运量,提高氮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实现水稻增产稳产.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湘北双季稻区种植翻压紫云英的氮肥减施效应. 王慧,周国朋,常单娜,高嵩涓,刘蕊,廖育林,鲁艳红,曾闹华,聂军,曹卫东. 2022

[2]紫云英替代化学氮肥影响红壤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特征. 刘淑军,周玲红,唐利忠,李纲,高学成,黄晶,高菊生. 2023

[3]紫云英还田对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刘春增,李本银,吕玉虎,张玉亭,王守刚,曹卫东. 2011

[4]减量化肥配施紫云英绿肥对早稻种植效益及晚稻后效的影响. 詹鹏,黄琳,李培根,周剑雄. 2020

[5]稻秆与紫云英联合还田提高黄泥田氮素利用率和土壤肥力. 王飞,李清华,何春梅,刘彩玲,黄毅斌. 2021

[6]稻草及氮调控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冯静琪,曹卫东,高嵩涓,常单娜,周国朋,石孝均. 2020

[7]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还田对中稻产质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昱,何春梅,李清华,王飞,林诚. 2013

[8]紫云英不同时期翻耕氮素含量的变化及对后作水稻产量的影响. 朱贵平,张惠琴,吴增琪,陈惠哲. 2011

[9]翻压不同量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吕玉虎,郭晓彦,李本银,刘春增,张丽霞,曹卫东,潘兹亮. 2017

[10]种植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刘英,王允青,张祥明,代道宇,郑万荭,彭浩. 2007

[11]紫云英结荚翻耕还田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吴增琪,朱贵平,张惠琴,陈惠哲. 2010

[12]水稻-绿肥轮作对滩涂土壤肥力的影响. 诸海焘. 2016

[13]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万水霞,朱宏斌,唐杉,郭熙盛,王允青. 2015

[14]氮肥运筹、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对春玉米产量与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 吴迪,黄绍文,金继运. 2009

[15]大豆根瘤菌包衣试验研究简报. 邵玉彬,孙宾成. 2017

[16]减氮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源库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 李武,段美洋,潘圣刚,田华,唐湘如. 2013

[17]增密减氮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潘荣光,孙红梅. 2017

[18]减施氮肥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对鹰嘴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黄贵斌,牛永岐,周丽蕾,关耀兵,赵永峰. 2021

[19]控水增密模式对水稻减氮后光合生产特性的影响. 李敏,罗德强,蒋明金,江学海,姬广梅,李立江,周维佳. 2020

[20]减氮条件下高产水稻品种的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特征. 胡香玉,钟旭华,彭碧琳,黄农荣,潘俊峰,梁开明,刘彦卓,傅友强.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