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对棉蚜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基因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伟

作者: 王伟;黄秋实;袁海滨;张瑜;梁革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蚜;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效应;基因表达;生长发育;繁殖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812-8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氟啶虫胺腈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亚致死效应,利用生命表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处理后父代(F0)及其F1和F2子代棉蚜的生物学参数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氟啶虫胺腈对成蚜的LC10和LC30分别为0.48μg/m L和1.53μg/m L。LC10和LC30氟啶虫胺腈处理后F0代棉蚜成蚜寿命分别为12.62 d和13.19 d,显著高于对照(10.03 d),LC10处理后F0代产蚜量为27.84头,显著高于对照(23.13头),而LC30处理后F0代产蚜量为21.18头,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LC10和LC30处理后F1代的若蚜发育历期和总寿命显著延长,产蚜前期显著缩短;LC10处理后F1代的成蚜寿命显著延长,而LC30处理后F1代总产蚜前期和产蚜天数显著缩短;LC10和LC30处理后F1代的平均世代周期显著延长。与对照相比,LC10处理后F2代的产蚜天数(10.46 d)、内禀增长率(0.439)、周限增长率(1.551)、净增殖率(52.77)和总繁殖率(60.79)均显著升高,LC30处理后F2代各项参数无显著变化。LC10处理后F0代成蚜体内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在LC30处理后F1代成蚜体内蜕皮激素受体(ecdysone receptor,Ec R)基因和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juvenile hormone epoxide hydrolase,JHEH)基因显著下调表达,F2代成蚜体内JHEH基因显著下调表达。总之,氟啶虫胺腈对棉蚜存在明显的刺激性亚致死效应及跨代效应,且与棉蚜生长发育、繁殖相关基因的变化可能与亚致死效应密切相关。

分类号: S433.3

  • 相关文献

[1]当归和蓖麻乙醇提取液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万年峰,陈晓勤,季香云,蒋杰贤. 2013

[2]亚致死浓度氰氟虫腙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陈洪凡,陈琼,黄水金. 2014

[3]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郭建英,万方浩,夏敬源. 2008

[4]棉蚜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发展动态及田间种群抗性风险评估. 安静杰,高占林,党志红,闫秀,潘文亮,李耀发. 2020

[5]氟啶虫胺腈对新疆棉田棉蚜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 李娜,刘冰,陆宴辉. 2021

[6]植保无人飞机喷雾参数及助剂类型对杀虫剂防治棉蚜的增效作用. 白微微,陈晓,丁瑞丰,李广阔,龚艳,魏新政. 2020

[7]棉蚜对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抗药性监测及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李越,朱鹤,单莹,王子胜. 2023

[8]氟啶虫胺腈对棉蚜的生物活性及对棉花的安全性. 许冬,丛胜波,武怀恒,黄民松,徐雪,万鹏. 2016

[9]我国棉蚜对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抗性水平监测与交互抗性分析. 李仁,梁平卓,程沈航,薛慧,郭天凤,吕楠楠,梁沛,解晓平,高希武. 2021

[10]四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中黑盲蝽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李国平,封洪强,梁双双,邱峰. 2008

[11]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蜂巢小甲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韩文素,李健,高景林,李翔,钟义海,王释婕,赵珊. 2023

[12]亚致死剂量氟啶虫胺腈对灰飞虱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 徐鹿,赵春青,徐德进,徐广春,许小龙,顾中言. 2017

[13]3种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亚致死效应. 史一荔,刘佰明,许静杨,徐维红,刘茹,胡霞,谷希树. 2018

[14]两种药剂亚致死浓度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杨亚军,王彩云,徐红星,鲁艳辉,吕仲贤. 2018

[15]杀虫剂对害虫的亚致死效应研究进展. 全林发,张怀江,孙丽娜,李艳艳,闫文涛,岳强,仇贵生. 2016

[16]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豆蚜生长发育和种群参数的影响. 刘昌燕,万正煌,焦春海,李莉,刘良军,陈宏伟. 2018

[17]LC20呋虫胺长期暴露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石海春,冀钦陇,马建雄,梁玉婷,李广阔,张海英,刘永刚. 2023

[18]氯虫苯甲酰胺对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的亚致死效应. 刘宴弟,孙丽娜,张怀江,闫文涛,岳强,仇贵生. 2021

[19]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小菜蛾的亚致死效应. 宋亮,章金明,吕要斌. 2013

[20]喂饲棉蚜对方斑瓢虫生长发育及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 李海强,王冬梅,刘建.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