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百合防病促生细菌筛选及其效果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雪萍

作者: 李雪萍;张怡忻;李建军;许世洋;漆永红;荆卓琼;郭致杰;李敏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兰州百合;枯萎病;防病促生;枯草芽胞杆菌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ISSN: 2095-039X

年卷期: 2022 年 38 卷 005 期

页码: 1296-13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解决兰州百合连作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土壤问题,并为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从健康兰州百合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防病促生菌140株,其中有拮抗能力菌81株,溶有机磷菌102株,溶无机磷菌82株,固氮菌118株,解钾菌32株.通过定量测定,选取功能优良的菌株若干,随机组合发酵后测定各组合拮抗、溶磷、固氮及解钾性能,得到5组优良组合(BP1~BP5),经Topsis综合分析得知组合BP5性能最优.对组合BP5所涉及的4株进行鉴定,JK21为耐寒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JK22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N11、M40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BP5制作菌剂,测定其防病促生能力发现,菌剂防效良好,在68%以上;百合产量提升,单株总小鳞茎鲜重比对照组(CK)增加40 g左右;百合品质提升,可溶性糖、还原糖、粗蛋白、粗脂肪、Vc和flavone含量均升高,粗灰分和粗纤维的含量降低;土壤质量得到改善,速效钾、碱解氮、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升高显著,根际土壤中固氮基因、好氧自生固氮菌和厌氧自生固氮菌含量均显著增高.以上结果表明:菌剂BP5组合,能够解决百合连做障碍,改善土壤质量.

分类号: S476

  • 相关文献

[1]GFP标记的植物促生菌B96-Ⅱ-gfp的定殖能力研究. 郝变青,马利平,乔雄梧. 2010

[2]四种诱抗剂对苎麻生长发育和抗苎麻夜蛾特性的影响. 翟杨,罗晨,牛艳斌,汪洪鹰,杨媛茹,薛召东,陈佳,曾粮斌. 2022

[3]兰州百合组织培养和高频繁殖. 李小泉,李朝生,吴代东,牟海飞,张进忠. 2008

[4]兰州百合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黄玉龙,赵保堂,宋珅,李伟绮,庞中存,张继. 2016

[5]钾肥与覆膜调控对兰州百合生长及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影响. 杨雨华,李文龙,黄鹏,宗建伟,李自珍. 2011

[6]覆膜与施肥处理对兰州百合生态位适宜度和商品鳞茎产量的影响. 杨雨华,李文龙,宗建伟,李自珍. 2010

[7]兰州百合冷冻-压差膨化干燥工艺优化. 张芳,黄玉龙,康三江,李明泽,曾朝珍. 2019

[8]如何鉴别和防治兰州地区食用百合常见病害. 丁文姣. 2019

[9]2种因素对兰州百合继代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段四喜,徐春莲,汤王外,和寿星. 2019

[10]兰州百合优势种植区分布与土壤养分分析. 江晶,杨一斐,张朝巍,董博,陈晓莉. 2018

[11]"一带一路"背景下兰州食用百合的新机遇、新挑战. 林玉红,裴怀弟,石有太,李淑洁. 2019

[12]甘肃不同种植区兰州食用百合总糖与粗纤维含量的变化规律. 林玉红. 2019

[13]兰州百合同源四倍体诱导及其基因组大小估算. 李淑洁,张金文,裴怀弟,王红梅,罗俊杰,林玉红. 2020

[14]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化升级对策. 白贺兰,乔德华. 2017

[15]兰州百合组培小鳞茎诱导技术研究. 裴怀弟,林玉红,李淑洁,厚毅清,叶春雷,张海林. 2019

[16]2种药用观赏植物的抗旱性比较. 武敏,王松,康红梅,王晋,薄伟. 2021

[17]兰州百合试管小鳞茎膨大及碳水化合物变化规律研究. 裴怀弟,李琦,李淑洁,张敏敏,王立光,石有太. 2021

[18]兰州百合干中的二氧化硫本底值研究. 李瑞琴,于安芬,陶海霞,徐瑞. 2021

[19]兰州百合病毒RT-PCR检测技术建立及应用. 王红梅,王立光,刘新星,李淑洁,石有太,李忠旺. 2021

[20]兰州百合营养品质分析评价. 李瑞琴,于安芬,白滨,黄铮,李婷.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