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出生后4周内肠道微生物的产气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雪芳

作者: 王雪芳;李娟;朱立颖;尹迪;张华婷;李娜;龚小慧;胡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产气;早产儿

期刊名称: 复旦学报(医学版)

ISSN: 1672-8467

年卷期: 2021 年 02 期

页码: 209-2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究早产儿出生后4周内肠道微生物产气量及各种气体成分所占比例的差异。方法本研究招募了2020年5月1日—6月1日期间生后即入上海市儿童医院治疗的19名早产儿。被纳入研究的早产儿均符合出生胎龄≥28周同时<37周,无畸形或代谢性疾病,被纳入前均获得父母书面知情同意。收集其出生后3天内,出生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时自然排出的粪便,12h内送达实验室处理。通过体外发酵系统,将所收集的粪便接种到分别以乳糖(lactose,LAT)、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FL-2)和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作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发酵;另外检测肠道菌群的产气量、各种气体成分(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硫化氢)等代谢指标。结果培养基组早产儿的肠道微生物经体外发酵的产气量均逐渐增加。早产儿自出生起至第4周,肠道微生物体外产气中均测到甲烷。早产儿自出生2周后,其他气体普遍产生,肠道微生物的体外产气中二氧化碳占比最多,其次为氢气、甲烷和硫化氢。此外,不同日龄早产儿肠道微生物皆在以FL-2为碳源的培养基中产气量最少,以LAT为碳源的培养基中产气量最多。结论早产儿出生后4周内,肠道微生物经体外发酵的产气量与其日龄呈正相关。早产儿出生后4周内所排粪便可能含产甲烷菌。

分类号: R722.6

  • 相关文献

[1]外源添加丝兰植物粉末对泌乳期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征的影响. 杜超,马露,吴兆海,胡玉梅,牛俊丽,陈雅坤,梁玉生,杨红建,卜登攀,张文举. 2020

[2]青海户用沼气池料液温度变化特征及对产气的影响. 韩睿,朱德锐,陈来生. 2016

[3]利用体外产气法评价玉米秸秆黄贮与甜菜块根组合效应. 冉生斌,刘建华. 2021

[4]不同TS浓度互花米草沼渣二次发酵特性研究. 罗艳,罗兴章,郑正,陈广银,梁越敢. 2011

[5]早产儿经母乳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 冉丽红,包蕾. 2016

[6]早产儿早期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对其肠道菌群的近期影响. 朱丹萍,杜立中,余加林,艾青,肖洒,程晨,张云辉,贺雨,潘云,宋思捷. 2016

[7]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羊水胎粪污染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的相关性. . 2019

[8]早产儿经母乳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及随访观察. 冉丽红,包蕾. 2018

[9]早产与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对比分析. 刘利,李秋宇,安瑶,冉亚林,李禄全. 2017

[10]影响足月和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熊小琴,冯伟,李小玉,邓春. 2020

[11]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岳伟红,余加林. 2022

[12]新生儿脑室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研究进展. 陈锐,芦起. 2020

[13]母亲心音联合话音刺激对NICU早产儿体格发育影响的研究. 李倩,陈丽,涂素华,李雨昕,章容,付利珍. 2021

[14]早期听觉刺激干预对NICU早产儿影响的研究现状. 李倩,涂素华,李雨昕,谭琳,罗珊,陈丽. 2020

[15]母亲心音联合话音刺激对NICU早产儿心率及行为状态的影响. 李倩,涂素华,李雨昕,谭琳,罗珊,陈丽. 2019

[16]枸橼酸咖啡因中剂量与小剂量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比较研究. 马娟,汪丽,李宛卫,刘慧,朱恋,陈龙. 2019

[17]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研究进展. 许照洁,包蕾. 2019

[18]初乳口腔涂抹/滴注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meta分析. 王琪,张先红,魏璐,余静. 2019

[19]我国早产儿延续性护理研究现状. 余静,张先红,魏璐,王琪. 2018

[20]置管前备皮对早产儿PICC维护效果的影响. 范娟,孙辉,张先红.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