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2+)对水稻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娜

作者: 廖敏;张楠;徐培智;解开治;徐昌旭;刘光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亚铁离子;水稻生理指标;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量碳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4 年 03 期

页码: 651-6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盆栽试验,模拟冷浸田土壤亚铁毒害,研究了土壤-水稻-亚铁-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体系中,外加Fe2+不同处理水平(0、100、200、400、800和1600 mg/kg)对水稻苗期和分蘖期相关生理指标、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一定亚铁本底(207.77 mg/kg)的正常稻田土壤中,外源性Fe2+的加入将逐步抑制水稻生长、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外源Fe2+浓度达100 mg/kg后,水稻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水稻叶片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SPAD值)、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则显著增加,表明外源Fe2+浓度100 mg/kg是本研究条件下外源Fe2+对水稻生长产生显著毒害影响的临界点;同时随外源Fe2+浓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三大基础菌系总量(细菌、真菌、放线菌)、功能菌系总量(氨化细菌、固氮菌、纤维分解菌)、铁还原菌总量总体是先快速下降,后逐渐平稳降低。半效应浓度EC50分析表明,外源Fe2+浓度100mg/kg为多数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微生物基础菌系总量、功能菌系总量、铁还原菌)EC50变化的临界值;体系中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和水稻生长指标的变化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供试土壤亚铁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亚铁对土壤-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同步影响的结果。综上结果可知,外源Fe2+浓度100 mg/kg为导致供试土壤中水稻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受到显著负效应的临界值,进而推知,本研究所用土壤对水稻生长和微生物活性的亚铁毒胁迫临界浓度约为300 mg/kg(含本底),Fe2+含量超出该浓度时,需采取合理的农艺措施控制其负效应。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外源S~(2-)抑制水稻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半效应浓度研究. 廖敏,张楠,徐培智,徐昌旭. 2015

[2]连二亚硫酸钠对淹水土壤中p,p'-DDT脱氯过程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华晶,胡正义,鲍鹏,巴玉鑫,吴春艳. 2012

[3]钢渣对亚铁离子和硫离子的吸附-解吸特性. 廖敏,华嘉媛,陈娜,张楠,徐培智,解开治,徐昌旭,刘光荣. 2015

[4]发酵稻壳对亚铁离子和硫离子的吸附-解吸附特性. 廖敏,华嘉媛,陈娜,张楠,徐培智,解开治,徐昌旭,刘光荣. 2015

[5]多年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刘莉莉,马忠明,吕晓东. 2013

[6]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矿质态氮含量的影响. 刘益仁,徐阳春,李想,郁洁. 2009

[7]温度和湿度对紫花苜蓿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邹亚丽,韩方虎,耿丽英,沈禹颖. 2010

[8]围封与放牧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牛得草,江世高,秦燕,张宝林,曹格图,傅华. 2013

[9]三江源区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变化. 王长庭,龙瑞军,王启兰,景增春,施建军,杜岩功,曹广民. 2008

[10]果园垄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张帆,王晨冰,赵秀梅,王发林. 2018

[11]蚯蚓防控西瓜枯萎病的效果及其机理探索. 张娟琴,李双喜,郑宪清,张翰林,白娜玲,张海韵,吕卫光. 2020

[12]不同保水剂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马征,董晓霞,张柏松. 2018

[13]生活污水尾水回用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马如龙,段婧婧,于建光,薛利红,索全义,杨林章. 2023

[14]不同温湿条件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吕丽平,刘国栋,王登峰,魏志远,漆智平,唐树梅. 2013

[15]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董博,张东伟,郭天文,曾骏,包兴国. 2012

[16]冬季作物对水稻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曾昭海,杨光立,肖小平,张帆. 2009

[17]不同施肥方式对灌漠土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曾骏,董博,张东伟,包兴国,郭天文. 2013

[18]无害化污泥施用对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的影响. 刘恋,张建峰,姜慧敏,杨俊诚,邓仕槐,郭俊娒,谢义琴,张水勤,王峰源,李玲玲. 2014

[19]黄河流域棉区Bt棉种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赵建宁,娜日苏,李刚,修伟明,杨殿林. 2013

[20]小麦—玉米免耕轮作对土壤有机碳、无机碳与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 董博,曾骏,张东伟,郭天文,包兴国.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