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类型森林养分循环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俞月凤

作者: 俞月凤;何铁光;彭晚霞;宋同清;曾馥平;杜虎;韩畅;李莎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营养元素;生物循环;喀斯特峰丛洼地;森林类型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5 年 35 卷 22 期

页码: 7531-75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中国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为研究区域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3个不同类型森林的6个代表性群落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生物循环量及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森林群落乔木各器官的养分含量大小顺序为:叶>枝>根>干,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养分含量比较高,其含量普遍高于乔木层各组分,仅次于乔木叶片;各组分中营养元素以K、Ca最高,P、Mg最低;(2)3种类型森林间乔木层的养分积累量总规律表现为原生林(4540.30 kg/hm~2)>次生林(2107.09 kg/hm~2)>人工林(719.51 kg/hm~2),分别占林分养分积累量的88.30%、79.57%和62.60%;(3)3种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总贮量相差不大,均主要集中在土壤层在各层分配格局有所差异;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和年归还量均为次生林>原生林>人工林,年吸收量分别为:418.80、271.17和148.79 kg hm~(-2)a~(-1);年归还量分别为:182.98、111.43和43.37 kg hm_(-2)a~(-1);(4)不同类型森林养分利用系数总规律为人工林(0.35)>次生林(0.20)>原生林(0.10);循环系数则相反,为原生林(0.48)>次生林(0.46)>人工林(0.30);而周转时间为原生林(37.32)>人工林(18.63)>次生林(13.93)。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层薄,养分贮存能力差,森林养分循环能力相对较弱,沿着强、中、弱干扰递减梯度,3种类型森林养分利用效率和循环能力呈增长趋势。

分类号: S718.5

  • 相关文献

[1]2001-2015年平塘县喀斯特峰丛洼地主要农产品水足迹的变化. 易武英,苏维词,贾真真,李威,刑丹. 2019

[2]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平塘县农业水足迹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易武英,苏维词,喻理飞,赵卫权,邢丹. 2018

[3]基于水足迹的贵州省平塘县农业用水与经济脱钩分析. 易武英,苏维词,李威,张建利,邢丹. 2018

[4]大兴安岭森林土壤胞外酶活力的时空动态及其对潜在碳矿化的影响. 左宜平,张馨月,曾辉,王娓. 2018

[5]亚热带退化红壤区森林恢复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温度的响应. 赵玉皓,张艳杰,严月,刘玉槐,徐燕,刘苑秋,郭晓敏,娄翼来,鲁顺保. 2018

[6]我国木薯酒精生产现状及其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广西、海南木薯考察报告. 王文泉,叶剑秋,李开绵,朱文丽. 2006

[7]树仔菜生长过程中镉元素的生物循环规律研究. 周聪,赵敏,罗金辉,叶海辉,高丽花. 2011

[8]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森林康养结构性分析. 白荣芬,王品,任如月,罗彦昕. 2023

[9]红松针阔混交林乔灌草生物多样性研究. 马菁,张学俭. 2018

[10]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积累、分配与生物循环. 赵春梅,曹建华,蒋菊生,李晓波,谢贵水. 2008

[11]红松针阔混交林乔灌草生物多样性研究. 马菁,张学俭. 2018

[12]不同类型花卉植物体营养分析及其在营养液配制中的应用. 王月英,郭秀珠,黄品湖,陈义增,曾爱平. 2004

[13]不同品种谷子秸草的营养成分分析. 吴宝华,王伟斌,孙连震,张子仪. 2005

[14]不同营养元素对三七生长的影响研究. 冯光泉,金航,陈中坚,段昌颜,崔秀明,孔令明. 2003

[15]滴灌随水施肥技术综述. 关新元,尹飞虎,陈云. 2002

[16]淮安蒲菜中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检测与分析. 郭小山,文廷刚,谢忠谊,赵建峰,吴传万,汪国莲. 2016

[17]谈谈植物营养元素的相互作用. . 1997

[18]水稻再生力与头季稻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陈立云,杨益善,李军民. 2003

[19]无土栽培君子兰花期营养液吸收试验. 郭秀珠,王月英,黄品湖,陈义增. 2004

[20]施钾对茶树幼苗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陈常颂,王秀萍,林郑和,钟秋生,余文权.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