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季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高粱再生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瑜

作者: 周瑜;李泽碧;张亚勤;吴毓;黄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种植密度;施氮量;再生力;再生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21 年 008 期

页码: 43-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主季高粱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高粱再生产量的影响,以‘晋渝糯3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8.25万(LD)、10.5万(MD)和12.75万株/hm2(HD)和3个施氮水平120(LN)、150(MN)和225kg/hm2(HN),测定再生季高粱再生力、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再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再生芽数和芽长随主季高梁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开花期和成熟期再生高粱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加密度显著降低叶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前干物质转运率和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增施氮肥降低叶片和茎鞘花前干物质转运率和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再生高粱产量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HD分别比LD、MD的2年平均产量高17.82%和1.49%,HN分别比LN、MN的2年平均产量高24.23%和14.72%。单穗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千粒重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综上,重庆市主季高粱种植密度12.75万株/hm2和施氮量225kg/hm2可获得较高再生产量。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泸糯8号’产量的影响. 赵甘霖,倪先林,胡炯凌,陈国民,丁国祥. 2013

[2]氮肥和种植密度对通粳981产量影响的函数模型研究. 周根友,汪波,夏华. 2018

[3]密肥条件对水稻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 刘建,徐少安. 2004

[4]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群体质量、产量和加工品质的调控效应. 温明星,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蔡金华. 2014

[5]啤酒大麦苏啤5号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臧慧,陈和,陈健,沈会权,陶红,陈晓静,乔海龙. 2010

[6]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短季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王海洋,陈建平,王永慧,蔡立旺,戚永奎,施庆华,张萼. 2013

[7]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东北特早熟棉区棉铃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影响. 王子胜,吴晓东,高相彬,徐敏,沈丹,金路路,周治国. 2012

[8]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东北特早熟棉区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影响. 王子胜,徐敏,张国伟,金路路,单莹,吴晓东,周治国. 2011

[9]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云烟203产量质量的影响. 向金友,黄胜,程智敏,曾睿,左娟. 2011

[10]肥密水平对‘宁冬11号’灌浆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张维军,袁汉民,陈东升,王小亮,亢玲,何进尚,惠建. 2014

[11]施氮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苦荞黑丰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田再芳,靳建刚. 2020

[12]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及氮钾比对晒黄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谢良文,信俊峰,杨兴有,阳苇丽,靳冬梅,戴培刚,肖勇,余祥文. 2019

[13]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 杨和川,樊继伟,任立凯,秦裕营,梁长东,谭一罗,苏文英,温以斌. 2018

[14]增密与减氮对秋玉米产量形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张萌,潘高峰,黄益勤,何俊欧,方雪东,刘志辉,展茗. 2019

[15]密度与氮肥对机采棉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李春艳,张巨松,向雁玲,田立文,崔建平,林涛,郭仁松. 2018

[16]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龙育828产量及氮利用特性的影响.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吴建忠,李东林,杨国伟. 2019

[17]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优质食味水稻辽粳43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蒋洪波,沈枫,李小婉,唐志强,马秀芳,吕桂兰,丁芬. 2017

[18]施氮量对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美微,刘京宝,乔江方,李川,黄璐,张盼盼,赵霞,李萍. 2020

[19]施氮量、种植密度、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及产质量的影响. 魏光钰,李鑫,胡勇,吴永琴,张清壮. 2020

[20]蒙古冰草繁种技术研究. 彭文栋,马锋茂,刘定鑫,王占军.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