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腾湖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初步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闫晓燕

作者: 闫晓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博斯腾湖;浮游植物;种群结构;优势种

期刊名称: 干旱区研究

ISSN: 1001-4675

年卷期: 1992 年 01 期

页码: 47-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对博斯腾湖浮游植物自1987年7月至1989年9月连续进行了12次采样,布设12个采样点,进行了种类组成、种群数量、生物量、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等群落生态学的调查和初步研究,并对博斯腾湖水质污染及营养水平进行了总评和分区评价。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78属131种。浮游植物数量年均达388.19万/升(细胞数)。秋季最高,为786.79%/升,冬季最低,为47.47万/升,春季为265.93万/升,夏季为428.55万/升。秋季各点多以蓝藻门的微囊藻占优势,春、夏季多以绿藻门的骈胞藻占优势。冬季多以绿藻门的栅列藻占优势。甲藻门的飞燕角甲藻为全湖性的广布种,它不因季节和点位改变而变化。硅藻门的种类最丰富。优势种主要是β—中污生物带种,其次是α—中污带种。多样性指数在1.96—2.13之间。从多样性指数和初级生产力计算结果及其它多项指标看,博斯腾湖大湖区水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污染区趋势为:Ⅲ区>Ⅴ区>Ⅳ区>Ⅱ区>I区。博斯腾湖属于绿—蓝甲藻型中营养湖泊。与70年代博斯腾湖浮游植物调查资料对比,表明近年来,人为因素使博斯腾湖富营养化的进程正在加快。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博斯腾湖浮游动物的调查研究. 闫哓燕. 1991

[2]大鹏澳牡蛎养殖对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研究. 张玲,李政菊,陈飞羽,江涛,吕颂辉,江天久. 2015

[3]新疆额尔齐斯河支流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特征. 姜作发,张丽荣,赵文,霍堂斌,马波,唐富江,阿达克,蔡林刚,李喆. 2009

[4]黑龙江中游春、夏季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初步研究. 李喆,姜作发,霍堂斌,马波. 2010

[5]湖北省长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分析. 郭坤,杨德国,彭婷,罗静波,何勇凤,柴毅. 2016

[6]莱州湾和桑沟湾养殖海区浮游植物的研究Ⅱ. 刘慧,方建光,董双林,梁兴明,姜卫蔚,王立超,连岩. 2003

[7]椒江口海域浮游植物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孙鲁峰,徐兆礼,邢小丽,康伟. 2012

[8]西江两个广东鲂产卵场浮游植物群落差异分析. 王超,李新辉,赖子尼,谭细畅,李捷,李跃飞,庞世勋. 2010

[9]渤海中部网采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 孙雪梅,徐东会,夏斌,崔正国,曲克明,江涛,赵俊,陈聚法,陈碧鹃. 2016

[10]海南岛海尾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的调查. 李亚军,王先明,程贤松,魏盟智,李江月,朱为菊,邓晓东. 2020

[11]莱州湾和桑沟湾养殖海区浮游植物的研究Ⅰ. 刘慧,方建光,董双林,梁兴明,姜卫蔚,王立超,连岩. 2003

[12]白浪湖夏末浮游植物优势种群调查及水质综合营养评价(英文). 张静,杨坤,程云生,李静,卢文轩. 2013

[13]青岛近岸海域不同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比研究. 李晓娇,崔正国,孙雪梅,贾军,丁东生,陈碧鹃,陈聚法. 2024

[14]东海浮游植物数量分布与优势种. 罗民波,陆健健,王云龙,沈新强,晁敏. 2007

[15]淮河荆涂峡鲤、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子. 王东伟,龚江,杨晓曦,赵伟,周彦锋. 2022

[16]2019-2020年海南海尾湾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调查分析. 贺长皓,李亚军,张秀霞,曾茹,黄晓晴,费小雯,邓晓东. 2022

[17]博斯腾湖水面蒸发量初步估算. 钟新才. 1988

[18]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的演变. 裴新国,闫晓燕. 1992

[19]博斯腾湖水盐动态及其平衡的研究. 裴新国. 1988

[20]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赛·巴雅尔图,陈敏鹏,冯丽.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