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选择对甘蓝型油菜群体产量及品质性状改良效果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魏忠芬

作者: 魏忠芬;张太平;李德文;王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混合选择;群体改良;油菜品质性状;遗传增益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14 年 33 卷 02 期

页码: 82-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基于多年适度隔离控制混合群体进行油菜群体的品质和产量性状改良和统计分析,针对人工构建的3个群体QT1(来源于长江流域的油菜品系,含油量大于40%)、QT2(来源于高油分黄籽双低油菜品系,含油量大于44%)和QT3(高油分双低油菜品系,含油量大于43%),经5轮多代的隔离控制混合选择,分析了混合选择群体改良对各油菜群体主要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改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油菜产量及品质性状在不同群体及不同轮回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主要以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含油量的改良选择效果较好,其遗传增益较大,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含油量随选择周期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选择效应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应用群体混合选择改良方法可以改善甘蓝型油菜各品系群体的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显著提高改良群体的含油量、油酸、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混合选择对油菜隐性核不育系群体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改良效应. 魏忠芬,张太平,李德文,王军. 2012

[2]混合选择法对玉米群体产量性状改良效果的比较分析. 刘志鹏,雍洪军,李新,张德贵,李明顺,张世煌,王振华,李新海. 2011

[3]混合选择与改良S_1家系选择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研究. 彭泽斌,刘新芝. 1993

[4]中群21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增益分析. 金振国,魏国才,高利,孙艳杰,石运强,邵勇,南元涛,史淑春. 2018

[5]西南春玉米MCO-3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增益分析. 邱贵兰,李燕,李红梅,何立群,胡美琳,赵后娟,杜林,李晓叶,吴元奇,马孝玲,唐海涛. 2023

[6]谐波分析在遗传学中的应用探讨. 李晓方. 1991

[7]花生新品种黔花生一号原种繁殖技术. 杨顺国. 2002

[8]品甜荞1号荞麦品种选育. 南成虎,穆志新,张晋,田翔,贾永平. 2015

[9]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 Ⅱ.相关响应. 石德权,徐家舜,康继伟,汪黎明,杨引福. 1995

[10]远志良种繁育研究. 赵云生,李占林,毛福英,张丽萍. 2005

[11]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II.相关响应. 石德权,徐家舜,康继伟,汪黎明,杨引福. 1995

[12]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Ⅰ.开花期性状的直接选择响应. 张世煌,石德权,徐家舜,杨引福,康继伟,汪黎明. 1995

[13]“中苜1号”耐盐苜蓿. 杨青川. 1999

[14]"中苜1号"耐盐苜蓿. 杨青川. 1999

[15]中国草品种审定和新品种选育的进展. 苏加楷,李聪. 2011

[16]辽葱5号的选育. 杜雪晶,崔连伟,孙永生,贾俊香,张耀莉,李珊. 2012

[17]四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开花期性状对混合选择的直接选择响应. 张德贵,李新海,李明顺,谢传晓,郝转芳,白丽,张世煌,潘光堂. 2010

[18]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全选择研究.I.开化期性状的直接选择响应. 石德权,徐家舜,杨引福,康继伟,汪黎明. 1995

[19]不同生态条件混合选择对4个玉米群体综合农艺性状的改良效果研究. 邱贵兰,李燕,岩罕温龙,罗曦,李红梅,马孝玲,李晓叶,赵后娟,杜林,夏馨雨,唐海涛,吴元奇. 2024

[20]轮回选择对玉米沈综(C_0、FC_2)群体的产量组成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研究. 姚占军,杨小平,赵延明.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