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稻作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实际响应与适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卫建

作者: 张卫建;陈金;徐志宇;陈长青;邓艾兴;钱春荣;董文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全球变暖;粮食安全;中国东北;水稻单产;应对策略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2 年 45 卷 07 期

页码: 1265-127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气候变暖对作物生产的实际影响,降低对未来粮食安全预测的不确定性。【方法】依据东北水稻生产和气候变化的长期观测数据,并结合田间开放式增温试验(fre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FATI),系统研究稻作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实际响应与适应。【结果】历史数据分析发现,近几十年来东北水稻单产与其生长季的气温呈明显递增趋势,相关显著,但与降水量变化相关不显著。理论推算表明,水稻生长季最低气温升高1℃,水稻单产可提高6.0%以上。田间试验发现,在目前的气温背景下,水稻冠层气温升高1℃,单产可提高10%左右。近四十年来东北水稻新品种的生育期每10年约延长3 d,与近二十年来田间观测到的水稻实际生育期延长幅度基本一致,达5 d左右;与1970年相比,2010年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了24倍,种植重心向北位移了近110 km,与东北水稻生长季≥10℃有效积温带北移的幅度一致。【结论】气候变暖对东北水稻的直接增产效应显著,稻作系统可以通过品种改良、栽培改进和区域调整等策略来逐步适应气候变化的趋势。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稻作制度调整上,应充分挖掘增温的增产效应及作物系统的适应潜力,调整时机和幅度应适当迟后于预测的气候变化进程。在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要注意因水稻生育期延长和种植区域北扩而可能遭遇的低温冷害等极端性天气。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科学认识东北气候变暖充分发挥水稻适应潜力. 张卫建,陈金,陈长青. 2012

[2]科学认识东北气候变暖 充分发挥水稻适应潜力. 张卫建,陈金,陈长青. 2012

[3]黑龙江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产量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的响应. 钱春荣,于洋,宫秀杰,姜宇博,赵杨,王俊河,杨忠良,张卫建. 2012

[4]黑龙江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氮肥利用效率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的响应. 钱春荣,于洋,宫秀杰,姜宇博,赵杨,郝玉波,李梁,张卫建. 2012

[5]东北气候和土壤资源演变特征研究. 王春春,陈长青,黄山,邓艾兴,张卫建,卞新民. 2010

[6]2004—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碳足迹. 黄晓敏,陈长青,陈铭洲,宋振伟,邓艾兴,张俊,郑成岩,张卫建. 2016

[7]江淮水稻生产力对不同增温情景的响应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董文军,张彬,田云录,杨飞,张卫建. 2008

[8]百年变局、世纪疫情背景下世界及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应对策略. 张宁宁,李雪,吕新业,袁龙江. 2022

[9]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刘彦随,刘玉,郭丽英. 2010

[10]基于MODIS反演逐日LAI及SIMRIW模型的冷害对水稻单产的影响研究. 何英彬,陈佑启,唐华俊. 2007

[11]超级稻:水稻单产第三次突破的希望. 程式华. 2002

[12]作物根系的研究进展. 王法宏,赵君实. 1991

[13]中国东北粳稻与日本粳稻产量差异及原因分析. 高虹,姜楠,吕国依,夏英俊,王嘉宇,孙健,唐亮,徐正进,隋国民. 2018

[14]不同品种大豆加工豆浆的品质分析及评价模型(英文). 陈辰,郭顺堂,李景妍,徐婧婷,王睿粲,张新艳,谢来超,施小迪,张惠,王曙明,王谦玉. 2018

[15]日本“东亚劝业会社”对中国东北土地资源的掠夺. 衣保中,马伟. 2017

[16]中国东北春玉米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杨晓晨,明博,陶洪斌,王璞. 2015

[17]中国东北春玉米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对产量影响*. 杨晓晨1,明博2,陶洪斌1,王璞1**. 2015

[18]高寒地区早熟大豆品种的生育期分组及E基因型鉴定. 贾鸿昌,吴存祥,蒋炳军,鹿文成,侯文胜,闫洪睿,韩天富. 2014

[19]1981年至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时空变化分析. 钟新科,刘洛,宋春桥,徐新良,游松财. 2012

[20]东北地区春玉米需水量与缺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刘栩辰,敬峰,娄家熙,马守田,黄超,孟晔,陈海情,王鹏飞,刘战东.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