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磷)吸收机理模型的应用研究──Ⅱ.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其华

作者: 姚其华;刘武定;陈明亮;赵书军;杨利;谢振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机理模型;参数敏感性;玉米与大豆;磷吸收

期刊名称: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ISSN: 1008-181X

年卷期: 1998 年 04 期

页码: 272-276

摘要: 采用Claassen的养分吸收机理模型探讨了玉米与大豆幼苗磷吸收过程中的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在一般土壤与施肥条件下,玉米与大豆幼苗吸收磷的高度敏感性参数或重要限制因素为根系伸长速率与根半径;在相同土壤供磷条件下,供试大豆幼苗根系的磷摄取能力远低于玉米幼苗根系的磷摄取能力,其原因归结于两者在根系最大养分流Imax与根系伸长速率K两个敏感性参数上的差异;玉米与大豆幼苗磷吸收过程中三种根毛参数的敏感性均较低,这主要与土壤供磷水平较高有关;土壤含水量在玉米幼苗磷吸收过程中表现了极高的敏感性,当土壤含水量降低时,土壤养分供应参数对玉米幼苗磷吸收的敏感性与限制作用均增大。

分类号: Q945

  • 相关文献

[1]养分(磷)吸收机理模型的应用研究──Ⅲ.定量评价适应机制对玉米与大豆幼苗P吸收的作用. 姚其华,刘武定,陈明亮,赵书军,杨利,谢振翅. 1998

[2]幼苗磷营养吸收机理模型的验证与改进研究. 姚其华,刘武定,陈明亮,杨利,赵书军,谢振翅. 1998

[3]养分(磷)吸收机理模型的应用研究. 姚其华,刘武定. 1998

[4]基于AquaCrop模型的芝麻作物参数敏感性分析及模型适用性评价. 李梦瑶,关皓月,张建涛,黄明,李丰,戎亚思,李友军,李国强. 2024

[5]物种分布模型在海洋潜在生境预测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晓龙,杨超杰,胡成业,张秀梅. 2017

[6]家禽粪便管理过程中氨气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李奇峰,田丰,丁露雨,王朝元,余礼根,高荣华,马为红,姚春霞. 2020

[7]高产冬小麦深耘断根提高粒重的生理分析. 卢布,余松烈,于振文,苗果园. 2009

[8]土壤含水量高光谱遥感定量反演研究进展. 刘影,姚艳敏. 2016

[9]山东省近年育成小麦品种(系)苗期对低磷胁迫的反应. 李瑶,陈为序,李太强,王震,高居荣,王洪刚,李兴锋. 2013

[10]生物炭添加对设施茄子磷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 陈新,徐欣,曲红云,陈一民,隋跃宇,焦晓光. 2020

[11]生物炭的施入对玉米生物量和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葛春辉,张云舒,唐光木,徐万里,姚红宇. 2020

[12]解磷菌与秸秆配施对低磷胁迫下苦荞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郝亚妮,裴红宾,高振峰,王莉. 2021

[13]“稻鸭共生”养分归还特征及水稻植株对氮、磷的吸收. . 2012

[14]间作对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及其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李金婷,覃潇敏,覃宏宇,农玉琴,骆妍妃,韦持章,韦锦坚. 2022

[15]增施磷肥对重度盐碱地食葵生长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卢闯,逄焕成,张建丽,燕守伟,王婧,李玉义. 2017

[16]磷缺乏对不同甘薯品种根系生长及磷素吸收的影响. 李春华,汪吉东,张辉,张永春. 2019

[17]解磷菌协同秸秆替代磷肥对苦荞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郝亚妮,裴红宾,高振峰,张轶珺,杨珍平. 2024

[18]水稻耐低磷胁迫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李淑芳,于志晶,林秀峰,马瑞. 2009

[19]锌与磷肥不同混合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磷、锌利用的影响. 赵丽芳,袁亮,张水勤,赵秉强,林治安,李燕婷. 2021

[20]超表达AVP1基因提高甜菜的耐低磷和耐盐抗旱性. 孙亚卿,王晓娇,刘雪,李宁宁,李国龙,张少英.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