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域烘焙咖啡豆风味性物质的检测与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智美丽

作者: 智美丽;徐学万;吴立涛;潘华;黄维兰;张芳

作者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咖啡豆;风味性物质;有机酸;多元统计分析;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期刊名称: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84-90

摘要: 以意大利、肯尼亚、巴西、巴拿马等国家和我国云南省、海南省和台湾省的咖啡豆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了深度烘焙咖啡豆中的10种风味物质的含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成分的检测值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和葫芦巴碱是咖啡豆中主要的风味物质,其中巴拿马的咖啡豆样品绿原酸和葫芦巴碱的含量最高,分别为20.58 mg/g和29.26 mg/g。我国台湾省的咖啡豆绿原酸含量最低,为7.14 mg/g;海南省的咖啡豆葫芦巴碱含量最低,为9.48mg/g。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咖啡样品的风味物质含量受地域影响较大,其中巴拿马的咖啡样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

分类号: TS273

  • 相关文献

[1]咖啡豆品质评价体系构建及国产咖啡豆品质评价. 赵茜,苗玥,季圣阳,闫林,李也,张芳,龚加顺,陆柏益. 2024

[2]基于主要滋味成分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鉴别海南不同地区咖啡豆. 翟慧楠,于菲,唐玉妹,董文江,李亚男,胡荣锁. 2024

[3]具血型转换功能的咖啡α-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梁素钰,郑学勤. 2005

[4]咖啡豆矿质养分初步分析研究. 黄家雄,程金焕,李树维,杨蓓,李亚男,吕玉兰. 2013

[5]关于提高咖啡豆质量的建议. 黄家雄,吕玉兰,李贵平,罗心平,程金焕. 2015

[6]小粒种咖啡营养特性的初步研究. 吕玉兰,黄家雄. 2012

[7]云南4个产区咖啡豆的主要风味成分及感官品质分析. 陈云兰,李积华,陈文进,桂花,李学玲. 2024

[8]香蕉树中度荫蔽下充分灌水提高干热区咖啡产量及品质. 郝琨,费良军,刘小刚,刘利华,何红艳,杨启良. 2019

[9]咖啡豆热风机械干燥技术研发与推广. 黄家雄,孙有详,吕玉兰,罗映山,张晓芳,何红艳,毕晓菲,杨阳. 2019

[10]辣椒品种苗期耐涝性评价. 郑佳秋,顾闽峰,祖艳侠,吴永成,梅燚,郭军. 2012

[11]基于表型性状的湖北省萝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邓晓辉,崔磊,甘彩霞,於校青,董俊明,焦春海. 2018

[12]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测. 张雪茹,冯美臣,李广信,杨武德,王超,郭小丽,史超超. 2017

[13]江苏近海北部海域春季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间变化. 沃佳,牟秀霞,徐宾铎,薛莹,张崇良,任一平. 2018

[14]黄海中南部近岸海域春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空间格局研究. 肖欢欢,张崇良,徐宾铎,薛莹,刘鸿,李增光,任一平. 2017

[15]不同产地珠形绿茶色泽与滋味成分的差异分析. 刘盼盼,郑鹏程,龚自明,冯琳,王雪萍,高士伟,滕靖,叶飞,胡邵德. 2019

[16]海州湾及邻近海域春夏季典型断面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肖欢欢,张崇良,薛莹,徐宾铎,于海庆,任一平. 2017

[17]基于形态学差异探讨秦岭细鳞鲑亚种有效性问题. 蒙彦晓,王桂华,熊冬梅,刘海侠,张建禄,王继隆,王立新,刘小林. 2018

[18]多元统计分析法在大麻资源评价与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张效霏,张利国. 2018

[19]新疆地方种亚麻农艺性状多元统计分析. 王莉,冯贝贝,张龑,张正,陈晓露,谢丽琼. 2021

[20]香菇营养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李巧珍,姜宁,李正鹏,宋春艳,刘建雨,董浩然,蒋俊,尚晓冬.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