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常旭虹
作者: 常旭虹;赵广才;刘利华;杨玉双;张新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06 年 14 卷 06 期
页码: 113-1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保护性耕作是防止田间扬沙、减轻水土流失的有效耕作方式之一。本试验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播期及品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产量和其他性状比较,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幅逐渐减小。密度增加使秃尖长增加、倒伏率升高、百粒重降低、茎粗变细;播期过早过晚对产量、百粒重、穗长均呈降低趋势,且秃尖明显增长。内蒙东部农牧交错区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应选用生育期短于130d的高产型品种、密度为6万~6.5万株/hm2、在4月25日前后播种为宜。试验结果为在该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下作物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保护性耕作和稻田免耕栽培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吴文革,张健美,张四海,张玉海. 2008
[2]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分析. 班春华. 2012
[3]垄作区几种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研究. 王庆杰,李洪文,奚佳有,张旭,尤晓东,张洪涛. 2009
[4]苏家屯区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应用研究. 章慧全. 2009
[5]不同耕作条件下玉米光合特性的差异. 张德健,路战远,张向前,王玉芬,智颖飙. 2014
[6]2BYML-4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 位国建,方会敏,崔荣江,荐世春. 2019
[7]辽宁黑土地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与探索. 高健博. 2022
[8]吉林省湿润冷凉区扣半留茬播种玉米技术. 方向前,杨粉团,边少锋,柴寿江,付稀厚,孙国臣,孟祥盟,谭国波,赵洪祥,张丽华,吕端春,李伟堂,于雷. 2007
[9]基质覆盖式免耕播种技术对玉米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李海亮,汪春,邹华芬,孙海天,余兵兵,汪汇源. 2020
[10]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保护性耕作的根系和光分布特征研究. 刘朝巍,张恩和,谢瑞芝,刘武仁,李少昆. 2012
[11]一种玉米根茬提取采样机的设计. 班春华. 2022
[12]辽宁省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策略研究. 董智,董俊,刘洋,侯志研. 2022
[13]敌草快水剂防除杂草效果试验. 安福涛,高希君,许国庆,张旭东,董怀玉,姜燕. 2021
[14]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 2011
[15]缓释包衣尿素对保护性耕作玉米的影响. 杨新强,包兴国,杨文玉,李全福,卢秉林,张久东. 2014
[16]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叶片某些生理机制的影响. 刘武仁,陈砚,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 2009
[17]阜蒙县保护性耕作模式对比分析. 钟钢. 2024
[18]条耕作业时间对吉林省中部半湿润区玉米出苗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曹庆军,李刚,孔凡丽,杨粉团,杨浩,于洪浩,王影,宋健,王贵满. 2023
[19]提升黑土地质量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王帅. 2023
[20]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吴海燕,范作伟,LIU Chun-guang,王海玲,ZHOU Ping,刘武仁.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橡胶草MADS-box转录因子基因TkSOC1-1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作者:陈家奇;杨玉双;陈秋惠;聂秋海;王萌;覃碧;刘实忠
关键词:橡胶草;TkSOC1-1;表达分析;生长发育;逆境
-
强筋小麦群体结构、光能利用及籽粒产量对种植密度与追氮模式的响应
作者:郭丹丹;刘哲文;常旭虹;王艳杰;杨玉双;王玉娇;王德梅;赵广才
关键词:强筋小麦;种植密度;追氮模式;群体结构;光能利用;产量
-
聚糠萘合剂和乙矮合剂对小麦抗倒伏能力、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作者:孙通;杨玉双;马瑞琦;朱英杰;常旭虹;董志强;赵广才
关键词:聚糠萘合剂;乙矮合剂;小麦;产量;抗倒伏;品质
-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物质转运和不同小穗位籽粒产量的影响
作者:陈志豪;王艳杰;常旭虹;王德梅;刘希伟;杨玉双;石书兵;赵广才
关键词:小麦;干旱胁迫;强弱势粒;物质转运;产量
-
北方冬麦区小麦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技术建议
作者:赵广才
关键词: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建议
-
氮肥追施时期和比例对强筋小麦籽粒灌浆及其生理机制的影响
作者:刘哲文;郭丹丹;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刘希伟;王玉娇;石书兵;王艳杰;赵广才
关键词:冬小麦;光合生理;籽粒灌浆;品质
-
橡胶草Tk-bZIP11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模式分析
作者:李闯;王肖肖;杨玉双;陈秋惠;聂秋海;王萌;刘实忠;覃碧
关键词:橡胶草;Tk-bZIP11;逆境胁迫;表达分析;亚细胞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