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鹃木木材解剖学、生理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露露

作者: 王露露;刘欣怡;王雅丽;唐文;洪少友;王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鹃木;木材;基本密度;生理指标;解剖学特征;挥发性成分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10 期

页码: 2102-21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分别采用GB/T 1933—2009《木材基本密度测定方法》、GB/T 6043—2009《木材pH的测定》、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木材解剖学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了马达加斯加特有种茶鹃木(Humbertia madagascariensis Lam.)的木材(又称“药香黄檀”)的基本密度、pH、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解剖结构及挥发性成分,为茶鹃木木材识别、植物保育及加工利用等研究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茶鹃木木材的基本密度为1.684 g/cm~3,水试发现其沉水。茶鹃木木材的pH为6.78,淀粉含量为10.953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271 mg/g。茶鹃木木材的宏观构造:黄褐色,木材有光泽;有“柑橘檀香”味,散孔材,管孔较大;管孔内、边缘含有白色至金黄色侵填体,弦切面上特别明显;横切面上射线清晰,均匀细密;径切面上射线斑纹明显,分布密集;弦切面上呈细线状,波痕略可见。微观构造:管孔为椭圆形、圆形,数目为3~5个/mm~2;单管孔,分散,管孔内、边缘含有金黄色树胶;木射线非叠生,同形,单列,7~9根/mm;射线细胞较大,多数为椭圆形、长圆形,通常不含有树胶;横卧射线方形细胞3~7层;三切面上导管外侧及纤维组织中椭圆状晶体明显,数量众多,纵向排列规则。GC-MS分析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类(88.81%),其次为脂类(8.12%)和萜烯类(0.94%),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棕榈酸(47.32%),其次为硬脂酸(38.79%),另外,还含有少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0.23%)和油酸(0.61%),推测茶鹃木木材的“柑橘檀香”味可能与此挥发性成分有关。

分类号: S781.1

  • 相关文献

[1]7种黄檀属藤本或攀援植物的木材解剖学研究. 王露露,刘欣怡,王辉,王军. 2024

[2]东方杉的材质研究. 朱建军,马灵飞,张彦娟,张建军,李秀芬. 2008

[3]我国海南黄花梨资源与开发研究. 黄浩伦,麦雄俊,黄慧德. 2018

[4]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泌尿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杨述林,靳二辉,单同领,张勇,牟玉莲,冯书堂,彭克美,刘华珍,唐文花,李奎. 2007

[5]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幼茎木材的超微结构观察. 王祥军,曾仙珍,王亚杰,黄肖,张源源,李维国. 2018

[6]不同水稻品种对二化螟的抗性及其与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的关系. 徐红星,吕仲贤,陈建明,郑许松,俞晓平. 2006

[7]养殖金乌贼卵子发生和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尹亚南,刘长琳,胡鹏,张金勇,柳淑芳,庄志猛,薛同明. 2018

[8]21世纪推广种植胶木兼优品种势在必行. 周钟毓. 2000

[9]西葫芦叶上遗传性银斑与银叶病病斑光合生理及解剖特征比较. 张战备,张慧杰,段国琪,景秀文,陈朝辉. 2007

[10]黑沙蒿数量性状和解剖学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尹强,王育青,冯骁骋,王坤龙,王铁娟. 2013

[11]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芝麻油和芝麻香精的挥发性成分. 秦早,杨冉,高桂园,黄纪念,陈晓岚,屈凌波. 2012

[12]微波干燥对芝麻品质特性的影响. 张丽霞,张勋,宋国辉,王静博,黄纪念,赵福利. 2016

[13]红外干燥对芝麻品质的影响. 张丽霞,张勋,孙佳佳,黄纪念. 2015

[14]焙炒时间对芝麻油风味及芝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赵赛茹,张丽霞,黄纪念,芦鑫,艾志录. 2016

[15]4类干制食用菌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 刘璐,乔宇,廖李,高虹,史德芳,薛淑静,李露,段秀辉,程薇. 2014

[16]不同芥菜的滋味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 罗耀华,刘晓鸣,李月,江玉琴,罗凤莲. 2018

[17]焦盐辣椒粉加工工艺优化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熊学斌,夏延斌,张晓,邓后勤. 2012

[18]鲢鱼体内挥发性成分测定及其产生机理初探. 杨玉平,熊光权,程薇,王易芬,李小定,廖涛,乔宇,耿胜荣,李新,林若泰,吴文锦. 2010

[19]不同干制工艺对野山椒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熊学斌,夏延斌,邓后勤,吴灿. 2012

[20]冷冻干燥温度对荠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张丽,刘腾飞,薛妍君,杨代凤,董明辉,汝骅,郁志芳.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