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冬妍

作者: 王振营;何康来;丛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Bt玉米;Cry1Ab;杀虫蛋白;幼虫;取食行为

期刊名称: 昆虫知识

ISSN: 0452-8255

年卷期: 2005 年 42 卷 03 期

页码: 270-2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室内研究了转cry1Ab杀虫蛋白基因的Bt抗虫玉米MON81 0和Bt1 1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取食行为、取食选择性和存活率的影响。在48h的非选择性试验中玉米螟初孵幼虫在MON81 0和Bt1 1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在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上升,两者间差异极显著。初孵幼虫接虫到MON81 0和Bt1 1玉米叶片48h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7 .5 %和47 .5 % ,而在对照玉米上死亡率均为0. 3龄幼虫在Bt和非Bt玉米穗轴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第48h时在Bt和非Bt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达到77 5 %和1 0 0 % ,差异极显著。选择性试验中,第4~48h内,初孵幼虫在Bt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呈下降趋势,第48h时MON81 0和Bt1 1与各自非Bt对照的组合中初孵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2 5 .0 %和1 7. 5 % ,二者差异不显著。3龄幼虫在Bt玉米和非Bt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在非Bt玉米的幼虫取食率增加速度快,与Bt玉米差异极显著。Bt玉米对玉米螟幼虫取食有抑制和忌避作用。

分类号: S435.13

  • 相关文献

[1]亚洲玉米螟幼虫在抗虫和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上取食行为的变化. 朱慧萍,宋新元,张明,于壮,丛斌. 2010

[2]转Bt基因玉米Bt11花粉对玉米螟赤眼蜂繁殖和存活的影响. 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赵长山. 2008

[3]Bt玉米植株中杀虫蛋白在不同条件降解动态及在土壤中的积累研究. 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2006

[4]转Bt基因玉米对粘虫的室内杀虫效果评价. 王冬妍,何康来,白树雄,丛斌. 2005

[5]亚洲玉米螟和黏虫幼虫取食Cry1F蛋白后的中肠组织病理变化. 李国平,姬婷婕,陈文波,赵晓辉,黄建荣,田彩红,封洪强. 2020

[6]对Bt抗性和敏感亚洲玉米螟解毒酶和中肠蛋白酶的比较. 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张杰. 2006

[7]Cry1Ab敏感和抗性亚洲玉米螟氨肽酶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差异分析. 常雪艳,何康来,王振营,白树雄. 2011

[8]北方春玉米区亚洲玉米螟对Bt玉米的抗性风险分析. 黄运新,封洪强,吴孔明. 2019

[9]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赵润洲. 2007

[10]Bt抗、感种群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Bt玉米后Cry1Ab杀虫蛋白在其体内的组织分布与含量. 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2007

[11]Bt玉米杀虫蛋白含量的时空表达及对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效果. 王振营,何康来,丛斌,白树雄,文丽萍. 2004

[12]几种植物性昆虫拒食剂对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李云寿,佴注,李晚谊,罗万春,慕立义. 1999

[13]川楝素对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李云寿,邹华英,胡萃,赵善欢. 1999

[14]杀虫蛋白Vip3Aa11对亚洲玉米螟及其寄生性天敌腰带长体茧蜂的影响. 王振营,王勤英,白树雄,张天涛,南宫自艳,何康来. 2017

[15]甘蔗和玉米挥发物差异及其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的调控作用. 蒋兴川,董文霞,肖春,陈斌,严乃胜,操海群,李正跃. 2017

[16]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取食行为的影响. 隋丽,徐文静,朱慧,张正坤,费泓强,陈日曌,汪洋洲,李启云,路杨. 2020

[17]亚洲玉米螟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 郭井菲,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2013

[18]亚洲玉米螟及石河子玉米螟幼虫形态学记述. 徐筠,王源岷. 1990

[19]不同类型玉米组织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何康来,邢珍娟,白树雄,文丽萍. 2004

[20]转cry1Ab/cry2Aj基因玉米双抗12-5对意大利蜜蜂成虫的影响. 姜媛媛,纪艺,来勇敏,祝旋,陈笑芸,徐俊锋,马莲菊,徐晓丽.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