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垩白三维切面的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曾大力

作者: 曾大力;钱前;阮刘青;滕胜;国广泰史;藤本 宽;朱立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米垩白;三维切面;加倍单倍体;数量性状位点;视频显微扫描技术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02 年 16 卷 0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典型的籼 /粳交 (窄叶青 8号 /京系 17) DH群体为材料 ,采用视频显微扫描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分析相结合的技术手段 ,从横切面、侧面和腹面 3个层面对 12 7个 DH株系的垩白大小进行了立体分析 ;并结合该群体业已构建的染色体图谱检测控制垩白的数量性状位点 (QTL)。对横切面的分析检测到 3个 QTL s,分别位于第 8、11和 12染色体上的 RZ6 17~G2 132、ATT42 B~ RG98和 CT46 2~ RG5 74标记区间内。对侧面的分析也检测到 3个 QTL s,其 L OD值的最高峰位点与横切面分析完全一致。对腹面的分析检测到 3个 QTL s,分别位于第 8、11和 12染色体上的 GA376~ CT195、RZ6 38~ RG30 4和CT46 2~ RG5 74标记区间内 ,其加性效应来源与横切面和腹面分析的一致。 3个切面的有关 QTL的 LOD值的分布峰区和最高峰位点的一致或相互覆盖也表明 ,应用视频显微扫描技术分析稻米垩白任一切面的数据均可定位控制垩白大小的 QTL。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籼粳交DH群体幼苗中胚轴长度的QTLs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曹立勇,朱军,颜启传,何立斌,魏兴华,程式华. 2002

[2]基于SNP标记的玉米容重QTL分析. 许理文,段民孝,田红丽,宋伟,王凤格,赵久然,刘保林,王守才. 2015

[3]视频显微扫描技术在稻米垩白研究中的应用. 曾大力,滕胜,钱前,国广泰史. 2001

[4]稻米垩白的双列杂交分析. 邹学英. 1991

[5]大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的建立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汪军妹,沈秋泉,杨建明,杨文新. 2002

[6]应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大麦新品种. 陈和,黄如鑫,石岑,朱凤台,陈健,吴春. 1996

[7]水稻抗倒力及相关抗倒伏性状的QTL分析. 胡江,藤本 宽,郭龙彪,曾大力,张光恒,董国军,王小虎,朱立煌,钱前. 2008

[8]水稻水培抗倒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方云霞,祝阳舟,潘斌清,余海平,张栋,曾大力,胡江,钟卫国. 2016

[9]籼粳交DH群体和RIL群体的构建及籼粳分化. 程式华,毛传澡,占小登,斯华敏,孙宗修. 2001

[10]玉米单倍体与其加倍后代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张如养,段民孝,赵久然,刘新香,邢锦丰. 2014

[11]高等植物小孢子胚发生的启动. 王炜,杨随庄. 2011

[12]水稻籼粳交DH群体白叶枯病抗性的QTL定位. 杨长登,曾大力,马良勇,季芝娟,郭龙彪,李西明,钱前. 2006

[13]小麦×玉米产生小麦单倍体的染色体加倍研究. 陈新民,张文祥,崔淑兰,陈孝. 2002

[14]棉花半配合材料 VSg-1的选育及其育种应用研究. 贾景日,徐荣旗,张淑娥,兴连娥,刘金星. 1989

[15]玉米生物诱导孤雌生殖DH群体的SNP偏分离分析. 许理文,段民孝,宋伟,田红丽,王凤格. 2015

[16]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荐红举,魏丽娟,李超,唐章林,李加纳,刘列钊. 2014

[17]稻米营养品质性状的QTL及其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研究. 吴长明,孙传清,陈亮,李自超,王象坤. 2002

[18]水稻叶绿素含量动态QTL分析. 刘进,王嘉宇,姜树坤,徐正进. 2012

[19]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王斌. 2012

[20]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水稻糙米率QTL定位分析. 叶生鑫,刘颖,彭强,张大双,吴健强.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