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春玉米农业气候资源数值模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建栋

作者: 刘建栋;傅抱璞;金之庆

作者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中心;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生产力;数值模拟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气象

ISSN: 11-1999/S

年卷期: 2000 年 21 卷 0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运用ARID CROP模型对东北三省春玉米气候生产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气候生产力分布图,并指定模式水分因子为最适状态,计算了春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水分增产力分布图。研究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生产力大致由南向北递减,变幅在4.5~22.5t/hm 2 之间,而光温生产力分布则主要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递增。水分增产力分析表明,对春玉米生产而言,东北地区中部水分条件最优,水分增产力为15% ,东西部水分条件较差,水分增产力为45% 左右。

分类号: S165.27

  • 相关文献

[1]改进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用于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灾变监测. 李崇瑞,游松财,武永峰,王一昊. 2019

[2]基于TVDI的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监测——以2018年为例. 王一昊,武永峰,张立亭,张锦水,李崇瑞,张晓旭. 2020

[3]东北地区春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建立和验证. 卢宪菊,郭新宇,温维亮,于泽涛. 2019

[4]2002—2009年东北早熟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变化. 王玉莹,张正斌,杨引福,王敏,赵久然,杨国航. 2012

[5]气候变暖下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潜力变化分析. 陈长青,类成霞,王春春,张卫建. 2011

[6]气候变化与和田附近地区粮食生产的研究. 李丽,叶凯,马雪芹. 2000

[7]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韩芳,牛建明,刘朋涛,那日苏,张艳楠,王海. 2010

[8]上海郊区麦类气候生态因子主分量分析及气候生态问题探讨. 程忠炎. 1988

[9]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气候生产力时空演变特征(英文). 韩芳,苗百岭,郭瑞清,李兴华,那日苏,王海. 2010

[10]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气候生产力时空演变特征(英文). 韩芳,苗百岭,郭瑞清,李兴华,那日苏,王海. 2010

[11]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气候生产力时空演变特征. 韩芳,苗百岭,郭瑞清,李兴华,那日苏,王海. 2010

[12]栽培技术对东北粳稻米米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禹尧,矫江,王连敏. 2009

[13]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梁卫,袁静超,张洪喜,闫孝贡,刘剑钊. 2016

[14]2015年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种类与危害程度调查研究. 李沐慧,王媛媛,陈井生,颜秀娟,刘晓宇,段玉玺,朱晓峰,陈立杰. 2016

[15]东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 马春梅,邸伟,赵泽松,宋秋来,刁晓林,曾祥亮,杨悦乾,龚振平. 2009

[16]东北地区农村储粮技术优化集成. 郑刚,孙丽琴,孙立君. 2006

[17]东北地区水稻区试新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英华,侯昱铭,李宏宇,李茂柏,袁媛,徐正进. 2009

[18]东北地区现代玉米产业农业经济调查分析. 杨双,张云飞,郭文波,郭亚梅,朱玉芹,徐晓红,李万良. 2008

[19]辽西地区玉朱杂交制种秕实的成因及预防途径. 杨久廷,张景会,肖继冰,辛宗绪. 2008

[20]基于GIS的区域性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 李志斌,陈佑启,姚艳敏,石淑芹.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