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文化建设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立霞
作者: 王立霞;沈文君;李红康;沈银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业科研机构;创新文化;科技创新;植保所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管理
ISSN: 1001-8611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84-87
摘要: 创新文化是提升科技创新软实力的重要方面,科研机构要重视创新文化建设,为科研创新营造和谐的科研环境。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为例,阐述了创新文化的内涵,从创新文化建设要与中心工作高度融合,以及培育理念文化、构建制度文化、推广标识文化、建设园区文化、重视廉洁文化等方面总结了植保所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所采取的举措,并提出了领导高度重视,铸就文化灵魂;坚持党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围绕中心工作,加强文化建设等加强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的建议。
分类号: F324.3
- 相关文献
[1]农业科研机构创新文化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农业科学院为例. 梁贤,黎丽菊,林涛,黄智,韦国才,李小红,祝慧,周主贵. 2010
[2]积极打造创新文化 推进科技创新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高显彬,尹凤林,陈欣. 2009
[3]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王必尊,黄宇峰. 2007
[4]农业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实践与探讨——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为例. 陈洁,方骥贤,蚁秀清. 2015
[5]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分配体系. 魏炳传. 2002
[6]农业科研机构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刘蓉蓉. 2024
[7]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 杜琼,陈剑平,耿玮,吴卫成. 2015
[8]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文明. 2024
[9]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助力农业绿色发展-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为例. 李焦生,杜宇茜,宋健,陈烝,马广源. 2021
[10]浅议农业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员培养的实践探索-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张振华,孙加祥. 2020
[11]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宋福平,黄大昉. 2006
[12]小麦孢囊线虫病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 黄文坤,顾晓川,龙海波,王锡锋,欧师琪,侯生英,李惠霞,JulieNicol,IanRelay. 2009
[13]2008年我国部分麦区小麦白粉菌群体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 段霞瑜,张荣,周益林. 2009
[14]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概述. 孙昭宁,王新元,王波. 2008
[15]构建和谐农科院的思考与研究. 刘红,曹红亮,陈海燕. 2008
[16]农业科研院所创新文化研究论述. 胡阿丽. 2019
[17]论现代科研院所创新发展环境的构建-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为例. 李书魁. 2020
[18]农业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促进科技创新的实践-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为例. 丁书仙,覃新导,方艳玲,王家保. 2020
[19]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重点浅析. 郭虹. 2010
[20]新形势下高效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体系研究. 师雪茹,陈刚.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新型转录调节因子lmo2486的分子特征及原核表达研究
作者:朱孝珍;刘昱诚;张星星;王立霞;季春辉;郭蕴;才学鹏;孟庆玲;乔军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o2486基因;分子特征;系统进化分析;蛋白表达
-
邱式邦院士的科学贡献与治学精神
作者:沈银书;欧阳灿彬;杨念婉
关键词:
-
低温和外源GA_3解除大蒜气生鳞茎休眠的效果及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
作者:董玉惠;王立霞;顾启玉;管梦娇;董飞;孙秀东;刘世琦
关键词:低温;外源GA_3;大蒜气生鳞茎;休眠解除;理化机制
-
RNaseⅢ RncS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的调控作用研究
作者:王立霞;孟庆玲;乔军;蔡扩军;王登峰;郭晶;伍晔晖;才学鹏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核糖核酸酶RnaseⅢ;rncS基因;毒力
-
lmo2672基因缺失对LM在不同环境下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作者:李杰;孟庆玲;乔军;伍晔晖;王熙凤;王立霞;才学鹏
关键词:单核增生李斯特菌;AraC家族;lmo2672基因;生物被膜
-
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光质对番茄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机理
作者:董飞;王传增;孙秀东;张庆;董玉惠;王立霞;刘世琦
关键词:番茄;蛋白组学;光质;挥发性物质
-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增收节支措施探析-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为例
作者:耿亭;王向东;沈银书
关键词: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可持续发展;增收节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