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模式对河西灌区禾-豆间作系统饲草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茂鉴

作者: 王茂鉴;石薇;常生华;张程;贾倩民;侯扶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秣食豆;拉巴豆;禾-豆间作;干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23 年 32 卷 003 期

页码: 13-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19-2020年,在甘肃河西地区设置玉米单作(C)、玉米-秣食豆间作(CM)和玉米-拉巴豆间作(CL)3个种植方式,每个种植方式设置重度亏水(T1)、后期亏水(T2)、交替亏水(T3)、后期轻度亏水(T4)、前期轻度亏水(T5)和充分灌溉(T6)6种灌溉模式,研究灌溉模式对禾-豆间作系统饲草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CM和CL处理的群体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2019年较C分别增加6.48%和9.47%,2020年分别增加9.09%和13.11%.两年CM和CL处理的群体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低于C,而群体粗蛋白含量、粗灰分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RFV)显著高于C,2019年CM和CL处理的RFV较C分别增加10.73%和13.06%,2020年分别增加7.39%和10.59%.两年CL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水相对生产效率(IPE)显著高于C,2019年较C分别增加7.77%和11.41%,2020年分别增加8.76%和15.11%.两年T5、T6的群体干草产量无明显差异,而T5处理的群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高,ADF和NDF含量较低,且T5处理的WUE和IPE显著高于T6,2019年较T6分别提高22.14%和48.34%,2020年分别提高25.18%和45.51%.因此,玉米-拉巴豆间作(CL)在前期轻度亏水(T5)条件下能够提高群体饲草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是一种适宜河西灌区饲草作物高产优质栽培和水分高效利用的管理模式.

分类号: S54

  • 相关文献

[1]禾豆混播与调亏灌溉对河西地区饲草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安昊云,王皓,贾倩民,常生华,Shahzad Ali,刘永杰,张程,侯扶江. 2021

[2]种植密度和间作豆科牧草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 赵海明,游永亮,武瑞鑫,翟兰菊,宋凤格,李源. 2020

[3]秣食豆种质资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综合评价. 郭兴玉,陈金沅,张跃鹏,高山,王志锋,于洪柱. 2023

[4]不同贮藏时间对紫花苜蓿和秣食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李莎莎,李红,杨曌,杨伟光. 2020

[5]秋闲田秣食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优化方案研究. 周汉章,王新栋,王富贵,刘环,王新玉,侯升林. 2015

[6]不同因子对秋闲田秣食豆生物产量的影响(英文). 刘环,王新栋,王富贵,王新玉,周汉章,夏雪岩,侯升林. 2015

[7]全株玉米与秣食豆单贮混贮效果的研究. 顾雪莹,玉柱,郭艳萍,孙启忠,朝克图. 2011

[8]不同品种青贮玉米与拉巴豆套种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李亚娇,马培杰,吴佳海,牟琼,覃涛英,王晓强,马宁,张蓉,李德芳,朗永祥,吴有松,田应学,韩永芬. 2019

[9]不同青贮饲料对肉牛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马培杰,李亚娇,吴佳海,牟琼,李娟,舒健虹,罗天琼,蔡璐,韩永芬. 2020

[10]甜高粱套种拉巴豆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 班骞,吴佳海,苏生,孙方,马培杰,韩永芬. 2020

[11]青贮玉米与拉巴豆混播生产性能研究. 柳茜,傅平,苏茂,刘晓波,何春,孙启忠. 2015

[12]紫茎泽兰入侵地土壤对替代植物竞争力的影响. 刘冰,卢向阳,王金信,谭子周,沈勇. 2012

[13]几种替代植物对入侵杂草紫茎泽兰的防控效果. 卢向阳,张锦华,左相兵,刘冰,郑雅婧. 2012

[14]玉米与拉巴豆混合青贮的品质研究. 柳茜,傅平,姚明久,高凤芹,刘晓波,孙启忠. 2015

[15]饲肥兼用拉巴豆栽培技术要点及种植价值. 胡钧铭,蒙炎成,何铁光,何永群. 2015

[16]磷钾配合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李源,王赞,高洪文,刘贵波. 2008

[17]赤峰地区牧草生长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魏学,吴建华,王志春,胡桂杰,周学超. 2013

[18]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河套灌区盐碱地的引种筛选试验. 郝林凤. 2016

[19]氮、磷、钾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 徐博,刘卓,王英哲,徐安凯. 2015

[20]紫花苜蓿河套灌区盐碱地品种筛选研究. 郝林凤.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