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簇毛麦属间染色体易位系的高效诱导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曹亚萍

作者: 曹亚萍;别同德;陈佩度;范绍强;周元成;张姝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簇毛麦;花粉辐射;易位染色体;传递率;纯合易位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1 年 12 卷 03 期

页码: 437-4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60Coγ射线以不同剂量照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即将成熟的花粉,将其授于母本中国春,创造出一批包含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用中国春进行连续回交或自交,可有效保留簇毛麦染色体片段,实现外源基因的转移。研究结果表明,60Coγ射线照射花粉后产生易位染色体的频率因剂量不同而有显著差异,12 Gy和8 Gy剂量照射后杂交的M1群体中,产生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的单株分别占调查总数的76.7%和50.0%,均显著高于用其他方法创造易位的频率,并且12 Gy较8 Gy产生了更优的易位类型;创制的易位染色体有67.6%可以从M1传递到BC1,BC1的易位染色体有96.4%可传递到BC2;在回交后代中,加以人为选择,整条簇毛麦染色体很快丢失,至BC2F2即有纯合易位株出现。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用基因组原位杂交与RFLP标记鉴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代换系. 马渐新,周荣华,贾继增. 1997

[2]利用花粉辐射诱发普通小麦与大赖草染色体易位的研究. 刘文轩,陈佩度,刘大钧. 2000

[3]普通小麦-簇毛麦1V染色体系的选育与鉴定. 曹亚萍,陈佩度. 2008

[4]四川省西门塔尔牛染色体检查简报. 于汝梁,陈琳,陈幼春,郭云鹤,孔义,黄松桥,张瑜,谭廉先. 1987

[5]利用含5BS·7BS/5BL·7BL易位的重组自交系创制小麦染色体结构变异新材料. 杨漫宇,王琴,唐宗祥,杨恩年. 2021

[6]四倍体小麦背景中长穗偃麦草E染色体传递特征. 李海凤,刘慧萍,戴毅,黄帅,张军,高勇,陈建民. 2016

[7]小麦-簇毛麦易位系6VS-6AL中6VS的遗传传递及其所携Pm21基因的 …. 刘金元,向齐军. 1999

[8]簇毛麦3V染色体在不同小麦遗传背景下的传递. 张洁,蒋云,郭元林,王颖,杨燕,李小燕,邓自圆,邓光兵,宣朴,龙海. 2021

[9]陆地棉三体的诱发、鉴定、研究和利用——Ⅱ.额外染色体的传递及四体的分离. 胡保民,张天真,潘家驹. 1996

[10]小麦背景中簇毛麦6V染色体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在配子中的传递. 马渐新,周荣华,贾继增,董玉琛. 1999

[11]2Ai-2染色体在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代换背景中的遗传. 张悦,林志珊,曹保久,郭义强,王美蛟,叶兴国,辛志勇,徐琼芳,郭世华.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