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春4号×河东乌麦F_(6:7)家系籽粒蛋白质性状及候选基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佳静
作者: 陈佳静;毛馨缘;王新杰;李清峰;刘彩霞;张雪婷;赵补全;亢玲;李前荣;王掌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家系;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转录组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23 年 12 期
页码: 3475-34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对宁春4号和河东乌麦杂交、自交F_(6:7)家系进行籽粒蛋白质性状及候选基因分析,以期挖掘与籽粒蛋白质性状相关的基因,为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蛋白质性状差异较大的2个亲本(宁春4号和河东乌麦)及其杂交、自交的551个F_(6:7)家系为材料,对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通过高、低值株系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功能注释及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鉴定籽粒蛋白质性状相关基因。【结果】籽粒蛋白质相关性状在F_(6:7)家系中均出现明显分离,分布均呈连续正态分布。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5.64%、33.31%和39.06 mL,介于双亲该性状值之间,其中,超中亲比例为29.04%~77.31%,超高亲比例为7.08%~39.56%;变异系数排序为沉降值(10.99%)>湿面筋含量(6.07%)>粗蛋白含量(5.70%),且三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551个F_(6:7)家系被聚为四大类群(Ⅰ~Ⅳ),分别包括148、125、171和107个家系,其中,类群Ⅳ的平均粗蛋白含量(16.87%)、湿面筋含量(35.96%)和沉降值(45.02 mL)均最高,为优异类群。根据高、低值株系的转录组测序数据,从中筛选出4368个DEGs,其中,970个为上调表达,3398个为下调表达。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差异表达主要发生在细胞区域,涉及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器等组分,同时也发生在细胞连接等部位,通过调节结合、催化等分子功能,引起细胞过程、代谢过程、胁迫反应和应激反应为主的生物过程协同变化。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DEGs显著富集到9条代谢通路(P<0.05),其中筛选出4条与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密切相关的代谢通路及其DEGs,10个DEGs与组氨酸代谢、21个与淀粉和蔗糖代谢、8个与酪氨酸代谢、8个与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及谷氨酸代谢相关,其中有7个DEGs上调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F_(6:7)家系出现许多超亲类型,其中沉降值具有较大改良潜力。类群Ⅳ为籽粒蛋白质性状优异类群,可用于蛋白质性状优异品种的育种实践。基于富集功能分析筛选出组氨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酪氨酸代谢、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及谷氨酸代谢4条通路与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调控机制有关,并鉴定出7个与籽粒蛋白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桑布. 2006
[2]2006—2015年中国小麦质量年度变化. 胡学旭,孙丽娟,周桂英,吴丽娜,陆伟,李为喜,王爽,杨秀兰,宋敬可,王步军. 2016
[3]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的杂种优势分析. 刘春雷,张丽琴,王世杰,康明辉,安品利,王令,杨雪. 2011
[4]面筋仪指标在强筋小麦育种及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刘东军,宋维富,杨雪峰,赵丽娟,宋庆杰,张春利,辛文利,肖志敏. 2020
[5]施肥对小麦面包烘焙品质的影响. 金平,宋春雨,金晓华,王玉峰,王丽霞. 1996
[6]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含量与小麦品质关系研究. 宋建民,刘爱峰,吴祥云,刘建军,赵振东,刘广田. 2003
[7]小麦Glu-B1位点1Bx14+1By18新亚基对材料的创制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分析. 庞斌双,张学勇,王兰芬,郝晨阳,董玉琛. 2007
[8]不同追肥比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广才,刘利华,杨玉双,李振华,张文彪. 2000
[9]源库改变对小麦子粒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姬虎太,张定一,王姣爱,黄玉玲,吕雪梅. 2001
[10]北方麦区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杨丹,姚金保,杨学明,周淼平,马鸿翔,王亚松. 2015
[11]小麦基因型衡9966与亲本及近缘品种籽粒性状与沉降值测试及分析(英文). 刘子会,孙书娈,李强,赵明辉,李会敏,乔文臣,孟祥海,李丁,魏建伟,丁倩,郭秀林,赵凤梧. 2017
[12]小麦几个品质指标的环境稳定性比较. 孙家柱,尤明山,李保云,郭仁峻,尹峻玉,田立平,苏青,刘广田. 2005
[13]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2:5家系的籽粒品质性状及其QTL分析. 王掌军,许娜丽,王新华,马冬花,杨杰,李清峰,刘彩霞,刘凤楼,亢玲,张双喜. 2021
[14]基于形态指标和转录组的小麦抗旱与耐盐相关性分析. 盛雨婷,生林山,陆峻一,赵爱菊,李夕梅. 2021
[15]对具有一个共同亲本的杂种F_1育性差异的初步研究. 陶军,兰秀锦. 2020
[16]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对小麦基因编辑 效率的影响及转录组学分析. 代文双,刘会云,杜庆国,邹枨,王轲. 2021
[17]锂离子束辐照小麦诱发DNA损伤与特异基因调控网络解析. 杜国锋,谢永盾,郭会君,熊宏春,古佳玉,赵林姝,赵世荣,丁玉萍,隋丽,刘录祥. 2023
[18]基于转录组比较的燕麦类似贮藏蛋白在小麦面团强度性状中的作用. 晁岳恩,王沙沙,汪庆昌,黄超,李巍,时锋. 2024
[19]新疆春小麦育成品种耐热性评价. 张金波,王小波,严勇亮,肖菁,彭惠茹,丛花. 2020
[20]强筋小麦主要品质内涵与二次加工品质关系. 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张春利,辛文利,张延滨,肖志敏.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后复种糜子轻简化栽培技术
作者:曾宝安;马朝;李红霞;樊明;张双喜;刘旺清;李前荣;马新忠;沈强云
关键词:麦后复种;糜子;无人机播种;宁夏灌区
-
近十年国家西北春麦区国审品种主要性状演变
作者:李华;沈静;张双喜;樊明;李前荣;杨乐;李红霞
关键词:西北春麦区;国审;春小麦;性状演变
-
新疆春小麦株高构成因素研究
作者:朱长安;郝全有;李前荣;李召锋
关键词:春小麦;株高;株型性状;产量性状
-
甘肃省小麦农家种老芒麦分子鉴定及其重要性状评价
作者:展宗冰;靳奇峰;刘迪;吕迎春;郭莹;张雪婷;虎梦霞;王尚;杨芳萍
关键词:小麦;地方种;老芒麦;AFLP;分子标记检测;异质性;性状评价
-
调整播期对宁夏春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影响
作者:陶媛;何亚玲;张倩;孙倩;刘永亮;李前荣
关键词:宁夏;播期延迟;春小麦;产量;品质
-
高产稳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宁春64号
作者:樊明;张双喜;李红霞;魏亦勤;曾宝安;刘旺清;裘敏;沈强云;李前荣
关键词:
-
高产稳产早熟春小麦新品种-宁春65号
作者:樊明;张双喜;曾宝安;刘旺清;裘敏;沈强云;李前荣;陈嘉;李红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