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水稻落粒性基因qSH1突变体及突变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盛夏冰

作者: 盛夏冰;汪雪峰;谭炎宁;孙志忠;余东;袁贵龙;袁定阳;段美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CRISPR/Cas9系统;落粒性;qSH1;突变特征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674-7968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212-2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落粒性是与水稻(Oryza sativa)生产密切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落粒性过强既不利于稻谷收获,也不适于水稻的机械化生产。落粒性基因qSH1 (QTL of seed shattering in chromosome 1;LOC_Os01g62920)是控制水稻落粒性的主效基因之一,其在小穗离层区域(abscission zone, AZ)的表达促进了离层结构形成,最终导致落粒性形成。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qSH1的编码区起始密码子附近及位于其开放阅读框12 kb处5'端调控区的一个关键SNP位点设计5个靶位点,构建3个不同的CRISPR/Cas9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受q SH1基因主效调控的易落粒大穗型籼稻(Oryza sativa ssp.indica)品种HR1128。经PCR检测鉴定,获得了31株T0代转基因阳性植株。对其靶位点PCR扩增及测序分析发现,3个不同的表达载体的突变效率分别为85.71%、76.92%、63.64%。选择10个T0代突变植株深入分析靶位点突变特征,发现靶位点的突变类型包括了碱基缺失、碱基插入及碱基替换等类型,突变基因型包括了纯合突变、杂合突变、双等位突变及嵌合突变4种模式。进一步预测并分析了编码区和调控区靶位点突变所引起的效应发现,编码区靶位点突变引发移码突变,从而导致氨基酸翻译的提前终止;而调控区靶位点突变可能影响ABI3 (abscisic acid insensitive3)型转录因子的结合,使得qSH1基因的转录表达异常。本研究成功实现了对水稻q SH1基因及其调控区的定点编辑,获得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T0代突变植株,并对其突变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为进一步分析、挖掘qSH1基因新功能及关键调控位点、培育落粒性适中的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贵州禾落粒性基因qSH1调控区SNP分析. 杨奕,马继琼,孙一丁,许明辉. 2021

[2]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定向降低水稻落粒性. 盛夏冰,谭炎宁,孙志忠,余东,汪雪峰,袁贵龙,袁定阳,段美娟. 2018

[3]江苏省和东北地区杂草稻落粒性基因的序列分析. 王军,徐详,杨杰,王芳权,范方军. 2014

[4]广东雷州杂草稻sh4和qSH1基因的功能SNP位点序列分析. 夏启玉,曹扬,孔华,李美英,张丽丽,贺萍萍,张雨良,郭安平. 2020

[5]近50年黄淮海平原气温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 杨建莹,陈志峰,严昌荣,居煇,梅旭荣,刘勤,徐建文. 2013

[6]小麦淀粉分支酶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gRNA表达载体构建. 李苗,陈晓军,马斯霜,白海波,郑国保,朱金霞,张源沛. 2019

[7]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蒺藜苜蓿高效基因组编辑载体构建. 周嫦嫦,张海玲,李佶恺,尚晨,朱瑞芬,刘慧莹,付春祥,申忠宝. 2021

[8]CRISPR/Cas9系统: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包爱科,白天惠,赵天璇,苏家豪. 2017

[9]CRISPR/Cas9系统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艾元立,陈康轩,胡菲阳,闫学春,梁洋. 2017

[10]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畜禽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贾名扬,王磊,陈俊峰,张家庆,闫祥洲,邢宝松,王璟. 2024

[11]CRISPR/Cas9系统在培育抗病毒植物新种质中的应用. 张超凡,董芳,黄艳岚,张亚. 2016

[12]CRISPR/Cas9系统及其在家蚕基因组编辑中的应用. 周洪英,孙波,吴洪丽,胡兴明,郝瑜,叶建美. 2016

[13]宿主细胞erp57基因敲除抑制流感病毒复制的研究. 胡丹,王斌,冷有龙,王玉杰,于群,郑永辉,范春玲. 2016

[14]CRISPR/Cas9技术敲除水稻BR降解相关基因的研究. 叶照楠,何璐,张琳琳,李飞飞,刘文真. 2017

[15]农杆菌介导的Cas9基因转化金针菇的研究. 刘建雨,刘建辉,张丹,徐珍,王瑞娟,杨慧,于海龙,尚晓冬. 2017

[16]CRISPR/Cas9系统在寄生虫基因组编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马静,张艳艳,贾新月,马勋,王正荣,薄新文. 2022

[17]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禽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陈林,徐光明,王家乡,李鹏,张颖,张昊,李刚,皮劲松,吴艳. 2023

[18]TLR4~(-/-)DF1细胞系感染NDV后免疫机制的初步研究. 王辉,鲁国涛,许曼,曾为俊,邵玉乐,赵丽丽,陈洪岩,刘建华,孟庆文. 2019

[19]嗜冷黄杆菌CRISPR/Cas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福广,卢彤岩,李绍戊. 2021

[20]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绵羊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徐鑫,刘明军.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