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同生育期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后对种子带毒率和寄主抗性水平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苗洪芹

作者: 苗洪芹;邸垫平;吴和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生育期;种子带毒;抗病性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1573

年卷期: 1998 年 01 期

页码: 27-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严格防虫网室和温室内,分别在抗、感、耐3个玉米自交系的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孕稳期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测定所结种子的带毒率。结果表明,3个自交系对MDMV接种感染后的种子带毒率有明显差异,黄野四-3(R),7922(S)和81515(T)的平均种子带毒率依次为0,1.65%和0。从苗期到抽雄孕穗期,其中7922病株率分别为100%,100%,63.6%和10.1%;病情指数分别为95.6,82.4,63.6,11.1;种子带毒率分别为2.3%,15%,3.3%和0.78%。不同生育期接种MDMV对玉米的抗病性影响为玉米苗龄越小,抗病毒能力越弱,反之越强。

分类号: S435.131

  • 相关文献

[1]不同玉米自交系南方锈病的抗性评价. 陈翠霞,赵延兵,刘保申,叶金才,王斌,王振林. 2004

[2]71份新选育自交系对主要玉米病害的抗性分析. 贾娇,张伟,孟玲敏,苏前富,晋齐鸣. 2021

[3]南非优质蛋白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马春红,李运朝,及增发,吴哲,崔四平,贾银锁. 2010

[4]湖北省油菜新品种重要农艺与产量性状的变化趋势分析. 熊秋芳,文静,王奕. 2013

[5]油葵的栽培与管理. 李化银,王立华,柳明山. 2001

[6]南通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蒋秋玮,汪波. 2021

[7]非洲菊切花品种引种试种研究. 桂敏,熊丽,李金泽,龙江,陈敏. 2003

[8]菜豆新品种简介. 詹云. 2002

[9]浙江省早稻区试及生产趋势分析. 刘鑫,施俊生,缪添惠,俞琦英,王仁杯,季芝娟. 2022

[10]7个鲜食糯玉米品种在上海地区比较研究试验. 李丹,徐莉莉,黄艳娜,顾艾节,陆方燕,俞晓云,曹婷,顾晓雯. 2023

[11]承德坝上地区油用亚麻品种筛选试验. 桑利民,张玲,郭元章,乔海明,张学敏,霍宗全,徐小龙,杨秀君,徐桂真. 2015

[12]我国花生品种资源种子带病毒检测. 许泽永,张宗义,陈坤荣,陈金香,段乃雄. 1990

[13]葫芦种子传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检测. 蔡健和,陆秀红,林林,廖富荣,刘志明. 2011

[14]玉米种子携带矮花叶病毒调查研究. 郭满库,陈雨天,朱福成. 1998

[15]生育类型与施氮水平对粳稻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 李敏,张洪程,李国业,马群,杨雄,魏海燕. 2012

[16]玉米抗粗缩病自交系种质的发掘和遗传多样性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薛林,张丹,徐亮,金萌萌,彭长俊,徐辰武. 2011

[17]用玉米自交系GCA预测F_1表现的研究. 郑常祥,郭大维. 2005

[18]不同S_(22)基因型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变化(简报). 刘华山,李玉玲,王德勤,台国琴,孟凡庭,杨国红. 1999

[19]应用清蛋白PAGE技术进行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的初步研究. 陈景堂,池书敏,马占元,刘志增,孟义江,祝丽英. 2001

[20]RAPD标记对喀斯特高海拔山区适宜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彭忠华,张明生,高翔,徐如宏,王进华,顾金春,戴保威.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