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料投入对作物产量及潮土固碳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苏

作者: 杨苏;李传哲;王静;汪吉东;张永春;李辉信;艾玉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有机物料;固碳潜力;有机碳;土壤呼吸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20 年 36 卷 03 期

页码: 569-5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连续2年施入不同用量有机肥、秸秆菌渣和树枝菌渣,探究有机物料投入下环境因子及土壤理化性质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碳矿化、积累的影响,为作物稳产高产及土壤培肥的最佳碳投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i-8100田间原位法监测不同生育期土壤呼吸速率,设置7个施肥处理:6 000 kg/hm~2有机肥(M1)、12 000 kg/hm~2有机肥(M2)、6 000 kg/hm~2树枝菌渣(B1)、12 000 kg/hm~2树枝菌渣(B2)、6 000 kg/hm~2秸秆菌渣(S1)、12 000 kg/hm~2秸秆菌渣(S2)和不施有机物的对照(CK)。结果显示,3种有机物料投入均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碳氮含量,增加了玉米和小麦的产量,玉米产量增幅17.5%~45.9%,小麦产量增幅30.8%~68.6%,其中B2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外源碳投入显著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此同时也引发土壤碳的矿化,增强土壤呼吸,表现为:总有机碳含量树枝菌渣处理>秸秆菌渣处理≥有机肥处理,呼吸总量秸秆菌渣处理>有机肥处理>树枝菌渣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固存量与碳投入量和作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易氧化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pH的相关性不显著。总之,有机物料投入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作物增产,其中12 000 kg/hm~2树枝菌渣施肥处理的培肥和增产效果最佳。

分类号: S158.3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固碳增汇效果研究进展. 罗龙皂,李渝,蒋太明. 2013

[2]有机物料还田对甘薯固碳效应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王静,朱猛,赵鹏,朱晓亚,张强强,于永超,刘明,靳容,唐忠厚. 2025

[3]不同有机物料对苏打盐化土有机碳和活性碳组分的影响. 郭军玲,金辉,郭彩霞,王永亮,杨治平. 2019

[4]有机物料施用量对土壤CO2排放速率的影响. 严红,魏湜,张雷,夏国芳,戴先锋,王帆. 2005

[5]不同还田方式下有机物料有机碳分解规律研究. 迟凤琴,匡恩俊,宿庆瑞,张久明. 2010

[6]有机物料输入稻田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 陈安强,付斌,鲁耀,段宗颜,胡万里. 2015

[7]风沙半干旱区不同时期覆膜对玉米田固碳及碳平衡的影响. 张哲,司鹏飞,张旭,冯良山,董雯怡,刘恩科,冯晨,张燕卿,孙占祥. 2020

[8]生草栽培对油桃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王义祥,王峰,翁伯琦,黄毅斌,王成己,叶菁. 2013

[9]贵州主要作物固碳现状和潜力估算. 肖厚军,秦松,何佳芳,范成五. 2012

[10]我国土壤碳库及循环机制研究进展. 罗龙皂,李渝,蒋太明. 2012

[11]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生长状况及固碳潜力空间分异研究. 吴振云,李进军,李娜,杨建红,席亚丽. 2020

[12]中国半干旱区农田土壤碳、氮、磷含量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胡延斌,张强,肖国举,仇正跻,李永平,郭占强. 2022

[13]亚热带果园土壤固碳潜力估算——以永春县为例. 王义祥,田娜,王成己,翁伯琦,黄毅斌. 2015

[14]生草栽培下果园土壤固碳潜力研究. 翁伯琦,王义祥,黄毅斌,王成己,叶菁. 2013

[15]鄱阳湖生态区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碳汇效应与固碳潜力的影响. 冀建华,刘秀梅,侯红乾,刘益仁,李祖章. 2012

[16]退化和恢复过程驱动的荒漠草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变化. 于钊,李奇铮,王培源,蒋齐. 2022

[17]海南水田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及碳固定潜力. 孟磊,漆智平,何秋香,郭秋辉,丘秀灵,董兆佳. 2008

[18]南方红壤稻作系统与旱作系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特征差异. 黄山,彭现宪,黄欠如,张卫建. 2008

[19]生物炭对土壤肥料的作用及未来研究. 何绪生,张树清,佘雕,耿增超,高海英. 2011

[20]不同放牧梯度下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土壤碳氮变化及固碳效应. 闫瑞瑞,辛晓平,王旭,闫玉春,邓钰,杨桂霞.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