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鄂早18 Ghd7基因型改良扬稻6号生育期效应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杜雪树

作者: 杜雪树;夏明元;李进波;戚华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扬稻6号;鄂早18;Ghd7基因;生育期

期刊名称: 湖北农业科学

ISSN: 0439-8114

年卷期: 2018 年 23 期

页码: 27-31

摘要: 利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早稻(Oryza sativa L.)鄂早18作为Ghd7的供体,优良的中稻恢复系扬稻6号作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和自交构建了一系列群体,在分离世代使用与Ghd7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5436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并结合田间农艺性状,得到了一批不同回交世代的株系。最终选择部分农艺性状与扬稻6号相近的株系,考察其抽穗期、株高、有效穗数、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即单株粒重)等一系列农艺性状,评价了Ghd7基因在水稻生育期改良中的效果及对水稻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8A的创制及应用价值初探. 邱东峰,张再君,刘春萍,杨金松,黄志谋. 2019

[2]中抗稻瘟病常规早稻新品种冈早籼11号的选育. 涂军明,曹志刚,陈杰,金红梅,张群,游艾青,周元坤. 2019

[3]利用DD-PCR技术研究扬稻6号基因的差异表达. 戴正元,陈建民,肖宁,李爱宏,刘广青,潘存红. 2008

[4]扬稻6号差异表达基因与杂种优势关系分析. 张洪熙,戴正元,陈建民,肖宁,李爱宏,潘存红,刘广青,周长海,夏广宏. 2008

[5]抽穗期高温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谢晓金,李秉柏,朱红霞,杨沈斌,申双和. 2012

[6]高温胁迫对扬稻6号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谢晓金,李秉柏,申双和,刘春蕾,汤日圣,程高峰. 2009

[7]优质高产多抗中稻新品种扬稻6号试验示范. 陈其志,杨盛棣,钱汉良,朱德元,刘耀华,文振,陈茂华,吕亮. 2000

[8]扬稻6号早熟突变体扬6早的特征特性鉴定. 周长海,潘凤英,肖人鹏,汤丹峰,周瑞阳. 2013

[9]生育类型与施氮水平对粳稻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 李敏,张洪程,李国业,马群,杨雄,魏海燕. 2012

[10]机械插秧密度对水稻广两优5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记安,谢春甫,刘长兵,王伟刚,乐菊,汪新胜,罗珍美,程建平,游艾青. 2014

[11]水稻种质资源开花期耐热性分析. 查中萍,殷得所,万丙良,焦春海. 2016

[12]施硅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丁亨虎,刘章军,杨利,余礼涛,代士杰,吴茂前,吴家琼,刘克芝,付勇. 2015

[13]灌浆期淀粉合成酶动态与米质的相关性分析. 孙金才,杨泽敏. 2008

[14]水稻籼粳指数鉴定方法及亚种间杂交的分子辅助育种. 李阳生. 2018

[15]水稻糙米中维生素E相关QTL分析. 张晓娜,王令强,高冠军,张庆路,罗利军. 2014

[16]水稻粒型基因克隆与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邱先进,袁志华,何文静,刘环,徐建龙,邢丹英. 2014

[17]水稻抗倒伏的遗传研究进展. 李进波,戚华雄. 2017

[18]水稻GOS2基因高活性启动子的分离及其在叶片中的特性鉴定. 张利东,朱骞,董陈文华,张树林,伍腾飞,熊海波,张小玲,吕永刚,吴超,李伟,陈丽娟,李东宣. 2015

[19]水稻低节位早发分蘖与秧苗叶片形态、碳氮代谢的关系. 涂雯,安琪,何永刚,刘少佳,蔡海亚,章志宏. 2019

[20]水稻OsRRK1蛋白的进化分析及其亚细胞定位. 马银花,李萍芳,何雨航,张新,杜波,杨芳,金晨钟.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