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免疫中干扰素与炎症信号通路的交互调控:防御反应与维持稳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戴静雯

作者: 戴静雯;周萍萍;李素;仇华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抗病毒免疫;干扰素;炎性小体;先天性免疫;炎症反应

期刊名称: 微生物学报

ISSN: 0001-6209

年卷期: 2022 年 62 卷 010 期

页码: 3709-37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天然免疫是机体通过识别自身或外部危险信号后,为维持体内稳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御反应,当宿主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胞内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后激活干扰素(interferon,IFN)、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和炎性小体等信号通路.IFNs 在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诱导的抗病毒基因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抵御病毒的感染,炎症反应则是机体自动的防御反应,能够在病毒感染机体时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以调控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在病毒感染过程中,IFN信号通路与炎症反应调控网络中的关键分子如NF-KB/RelA、PKR等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此外,IFN信号通路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又影响其他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以维持自身稳态,它们之间的交互调控失衡将会引起过度炎症反应,导致组织器官的免疫病理损伤,例如SARS-CoV-2感染机体时产生的过度炎症反应.本文综述了机体抗病毒免疫过程中干扰素信号通路与炎症反应之间的交互调控,为研发抗病毒策略提供新思路.

分类号: S852.4

  • 相关文献

[1]Toll样受体2、4对病毒囊膜蛋白的识别. 何小兵,房永祥,贾怀杰,陈国华,曾爽,景志忠. 2011

[2]链球菌引发宿主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郁敏,马家乐,赵焱,刘广锦. 2021

[3]NLRP1炎性小体的激活机制. 何豪杰,薛美,冯力. 2023

[4]机体细胞的自溶作用和抗病毒免疫以及病毒的进化对策. 陈炅然. 2009

[5]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张帆帆,涂凌云,李海琴,曾艳兵,康昭风,谭美芳,谭佳,方绍培,杨群. 2021

[6]肿瘤抑制因子p53功能及其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晏文君,吴开宝,马志永. 2012

[7]鸡抗病毒免疫相关的TLR信号途径研究进展. 李海超,韩凌霞. 2013

[8]干扰素刺激基因IFIT1抑制蓝舌病病毒的复制. 张国芮,康棣,王轩莹,田占成,高闪电,关贵全,常惠芸,薛慧文,殷宏,独军政. 2023

[9]抗病毒免疫研究进展. 韩雪清,刘湘涛. 2002

[10]Toll样受体7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何小兵,房永祥,贾怀杰,陈国华,曾爽,景志忠,程国锋. 2010

[1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敲除PK-15细胞系的建立及对PRV感染的影响. 翟云云,李佳佳,张爽,任子昱,金前跃,杜永坤,万博. 2021

[12]斑节对虾Toll9受体基因免疫功能的研究与表达分析. 刘倩,江世贵,邱丽华,黄建华,周发林,杨其彬,姜松,杨丽诗. 2017

[13]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张振东,姚伟民,卞婷,唐旭东,吴萍. 2020

[14]机体识别病毒核酸的几种分子模式及途径. 景志忠,何小兵,房永祥,陈国华,曾爽,贾怀杰. 2011

[15]流感病毒先天性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王俊,史馨瑾,孙海伟,张文涛,陈鸿军. 2019

[16]细胞自噬与机体免疫机制及抗微生物感染的关系. 王晓杜,沈阳,马志永. 2010

[17]关于鸡疫苗免疫的几点再认识. 陈连颐. 2014

[18]口蹄疫病毒前导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张萌,白兴文,李平花,范朋举,包慧芳,孙普,卢曾军,曹轶梅,刘在新. 2014

[19]体液防御在奶牛乳腺组织先天性免疫中的作用. 王小辉,李建喜,王旭荣,李宏胜. 2012

[20]Viperin介导细胞抗病毒效应研究进展. 余影影,钟自富,朱启运,徐帅.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