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识别元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颜朦朦

作者: 颜朦朦;佘永新;洪思慧;张超;曹晓林;王猛强;王珊珊;郑鹭飞;金茂俊;邵华;金芬;刘海金;王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抗体;适配体;酶;识别元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8 年 39 卷 023 期

页码: 263-2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无需标记、简单、成本低、可实时监测等优点,已在生命科学、新药研发、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识别元件是SPR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检测的专一性及灵敏度,因此识别元件的研究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别综述了以抗体、适配体、分子印迹聚合物、蛋白质、肽、酶为识别元件的SPR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近10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不同识别元件在SPR技术中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今后SPR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技术难点及新应用前景.

分类号: TS207.3

  • 相关文献

[1]增敏型酶联免疫吸附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幸,刘蓓蓓,翟荣启,刘广洋,陈鸽,徐东辉. 2025

[2]基于精准识别的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李方束,张瑞婷,程赞,胡广玥,马原野,岱钦,康蕊,李鑫,佘永新,王珊珊. 2025

[3]采用磁性纳米微球增强信号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系统检测水中莠去津残留. 柳明,彭媛,赵琢,翟自芹,刘磊,王华,张园,白家磊,宁保安. 2015

[4]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检测喹乙醇. 谢春花,柳双,王敏思,王霞琳,王珅,张志军,宋洋. 2020

[5]基于DMSA自组装单分子层的SPR免疫传感器检测沙丁胺醇. 李文杰,王晨晨,颜朦朦,李慧冬,丁蕊艳,方丽萍,王兰芝,侯运华,杨亲正,陈子雷. 2020

[6]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实时分析RGD基序与整联蛋白的相互作用. 李鹏飞,龚真莉,杜晓华,蒋韬. 2021

[7]新型强度检测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刘瑾,刘海珊,杨海马,陈军. 2010

[8]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电化学联用的DNA传感器研究进展. 张玉昆,安娜,刘卫晓,宛煜嵩,金芜军,李亮,张晓. 2019

[9]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检测沙丁胺醇. 王晨晨,李慧冬,郭长英,毛江胜,丁蕊艳,张文君,方丽萍,陈子雷. 2019

[10]分子印迹技术在抗生素残留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李凤,张艳梅,贺晶晶. 2019

[11]烟嘧磺隆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考察. 夏英,张澜,赵尔成,贾春虹,朱晓丹. 2014

[12]类特异性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马尿泡果实中4种托烷类生物碱. 曾绍梅,焦必宁,刘广洋,王珊珊,赵风年. 2016

[13]动物尿液中盐酸克伦特罗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 王培龙,范理,宋荣,高生,苏晓鸥,杨曙明. 2007

[14]橄榄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评价(英文). 靳亚峰,陈娜,刘润强,陈军,柏连阳,张裕平. 2013

[15]类特异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识别机理及其光谱学研究. 佘永新,王淼,史晓梅,刘佳佳,吕晓玲,肖航,曹维强,王静. 2010

[16]类特异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佘永新,史晓梅,曹维强,吕晓玲,王淼,金芬,王静. 2011

[17]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先导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杨亚军,刘希望,李世宏,孔晓军,秦哲,杜文斌,李剑勇. 2015

[18]邻苯二甲酸酯类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分子模拟计算. 唐宗贵,王静,陈志蓉,卢春霞. 2016

[19]分子印迹材料在手性拆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郑依柳,邵华,金芬,金茂俊,王静,佘永新. 2024

[20]分子印迹聚合物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杨祥龙,毛劲,程玲,喻理,张良晓,张奇,李培武.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