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深翻年限土壤团聚体空间分异与稳定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济达

作者: 杨济达;伏成秀;朱红业;张庆;马世贵;姚巧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深翻;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空间分异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22 年 35 卷 012 期

页码: 2843-28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深翻年限下土壤团聚体在不同土层深度的空间变异和稳定性.[方法]以云南祥云蔬菜连作土壤为对象,基于深翻年限(2014-2020年)对0~20、20~40、40~60 cm 土层深度土壤团聚体进行连续采样监测.分析不同土层深度在不同深翻年限下的土壤团聚体含量变化、粒径分布格局、稳定性差异情况.[结果]>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R0.25较>0.25 mm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DR0.25对深翻作用的响应更为敏感,受深翻作用,WR0.25明显低于DR0.25;WR0.25总体呈随深翻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在0~20 cm 土层随深翻年限增加总体变化不明显,20~40 cm 土层随深翻年限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40~60 cm 土层MWD在深翻1~5年表现为随深翻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深翻6~7年后MWD逐渐降低;团聚体破坏率(PAD)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随深翻年限增加而降低的趋势;WR0.25、PAD、MWD三者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其中WR0.25与PA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0.750;WR0.25与MW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66;PAD与MW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795.[结论]深翻措施直接作用于土壤团聚体结构,团聚体含量组分重组导致原生耕作土壤层次分异,层次分异表现为表层和底层两级分化,水稳性团聚体组分变异较大,层次发生响应更为敏感.深翻作用使土壤表层与底层实现空间位移、混匀,致使各土层原有层次分异趋于同质化,随深翻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分布格局逐渐趋同,稳定性逐渐增加.

分类号: S155

  • 相关文献

[1]接种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赋存的影响. 于建光,胡锋,李辉信,王前进,王同. 2010

[2]长期不同施肥和耕作对坡耕地黄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影响. 白怡婧,刘彦伶,李渝,黄兴成,张雅蓉,蒋太明,秦松. 2021

[3]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张艳,刘彦伶,李渝,蒋太明,白怡婧,张萌,张雅蓉,黄兴成,张文安. 2021

[4]长期不同轮作模式对黄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影响. 白怡婧,刘彦伶,李渝,黄兴成,张雅蓉,蒋太明,秦松. 2021

[5]不同生态类型蚯蚓对赤红壤和红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 崔莹莹,吴家龙,张池,周波,任宗玲,戴军. 2020

[6]放牧对荒漠灌丛草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祁正超,常佩静,李永善,田雪梅,李旭东,郭丁,牛得草. 2021

[7]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可蚀性特征. 张钦,于恩江,林海波,张爱华,陈正刚,朱青,曹卫东,姚单君. 2019

[8]农业土地利用转变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碳、氮含量的影响. 胥佳忆,李先德,刘吉龙,黑杰,王亚非,尹晓雷,阳祥,张永勋,王维奇. 2022

[9]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的土壤团聚体空间分布及稳定性特征. 张钦,于恩江,林海波,张爱华,陈正刚,朱青,曹卫东,姚单君,魏全全. 2018

[10]稻田施用菌渣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评价. 栗方亮,王煌平,张青,王秋营,罗涛. 2015

[11]生物炭施用对麦田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惠超,杨卫君,宋世龙,陈雨欣,张金汕,贾永红,魏海鹏,徐万里. 2022

[12]海泡石对镉污染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王润珑,王农,徐应明,孙约兵. 2017

[13]膨润土对镉污染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王润珑,徐应明,李然,罗文文,孙约兵. 2018

[14]青海东部农业区麦秆和绿肥还田下的土壤团聚体特征. 刘婷,宋明丹,韩梅,李正鹏. 2024

[15]耕作措施对地表径流和产沙量的影响. 杨丽娜,王永双,白毅. 2006

[16]土壤肥沃耕层构建模式. 裴泽莲,王福义,程晋,姚志刚,王帅,任桂君,范玉萍. 2014

[17]十二月果园农事. 李岩,张承安. 1996

[18]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战秀梅,彭靖,李秀龙,李亭亭,韩晓日,宋涛,潘全良. 2014

[19]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研究. 蔡红光,梁尧,刘慧涛,刘剑钊,秦裕波,刘方明,袁静超,张洪喜,任军,王立春. 2019

[20]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地力提升技术模式实证及效益分析. 刘剑钊,袁静超,梁尧,贺宇,张水梅,史海鹏,蔡红光,任军.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