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种方式对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玉米播种质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刚

作者: 赵刚;李尚中;张建军;王磊;党翼;樊廷录;王淑英;程万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玉米;出苗率;保苗率;生长特性;播种方式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18 年 12 期

页码: 145-1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明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栽培模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播种质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在甘肃省镇原县上肖乡进行了连续5年的试验,在目标密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减株距和播种数量控制密度,研究了玉米播种质量和生长发育。结果显示:播种方式显著影响全膜双垄沟玉米出苗率和保苗率(P<0.05),单粒播种较双粒播种出苗率提高1.9%,单粒半株距播种保苗率达到100%;3粒倍株距穗位和底部透光率分别为10.7%和4.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拔节期光合速率和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籽粒、穗轴、叶片、苞叶和茎秆变幅分别为3.0%、1.3%、0.8%、1.4%和4.2%,干物质积累分配不受播种方式影响;产量和耗水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0.05),半株距单粒播种、3粒倍株距播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常规播种增加2.7%、2.1%和1.2%、2.5%。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栽培模式下,播种方式影响了玉米出苗,但对后期玉米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影响不大,因此,采用机械化播种时可选用单粒半株距播种方式,在目标密度基础上增加播种密度17%左右,人工点播可以选用倍株距3粒播种,每穴留2株玉米,可以减少50%点播穴数。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不同处理对远志出苗率的影响. 赵云生,李占林,王勇. 2002

[2]赤霉素对不同类型人参种栽出苗及生长的影响. 王新雅,李晖,温健,孙文松. 2022

[3]桦甸市玉米保苗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 韩喜福,苏仕卫,方向前,曹文明,周样,方淑琴,姚倩倩. 2017

[4]桦甸市玉米保苗率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张文君,方向前,曹文明,苏仕卫,韩广武,杜佃河,张秀云. 2015

[5]桦甸市提高雨养农业玉米保苗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苏仕卫,方向前,曹文明,韩喜福,周祥,方淑琴. 2017

[6]吉林省湿润冷凉区提高玉米保苗率的技术措施. 王炳志,方向前,曹文明,杨占华,姜子芯,刘勤来,于凯. 2013

[7]黄淮区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出苗质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贾春林,郭洪海,袁奎明,杨秋玲,隋学艳. 2012

[8]基于WCSODS和MCSODS的后茬夏玉米品种选择. 赵巧丽,郑国清,胡峰,冯晓. 2010

[9]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钟昌松,石达金,范继征,张玉,程伟东,闫飞燕,刘永红,王兵伟. 2016

[10]不同浓度三种药剂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王建丽,申忠宝,钟鹏,潘多锋,张瑞博,李道明,潘丽艳. 2009

[11]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不同机械播种方式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高德全,于雷,邱义图,杨占华,郑军虎,郝世明,方向前,赵洪祥. 2019

[12]辽宁地区影响春播玉米出苗的主要因素与应对措施. 单智超,马跃,田建全,徐明阳,董振起,冯定超,俞广江. 2017

[13]机械化播种不同坐水量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裴泽莲,丛福滋,王洪平,张旭东,李宝筏. 2005

[14]不同浸种剂对玉米抗低温出苗及生长的影响. 张崎峰. 2019

[15]吉林省中部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出苗及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瑞平,罗洋,郑洪兵,王浩,刘武仁,郑金玉. 2020

[16]优化施肥对低温下玉米出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孙磊,王丽华,高中超,佟玉欣,张磊,常本超,王爽. 2020

[17]种衣剂和起垄栽培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李巧珍,丁军军,李玉中,徐春英,郭家选,毛丽丽,孙东宝. 2018

[18]山东玉米单粒播种的出苗风险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赵苏娴,韩伟,王志武,李宗新. 2011

[19]不同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的影响. 文涛,杨勤,李卓,李奇,刘永红. 2012

[20]敌草快水剂防除杂草效果试验. 安福涛,高希君,许国庆,张旭东,董怀玉,姜燕.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