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籼型超级稻品种分型及方法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戴力

作者: 戴力;黄凤林;赵杨;匡炜;方宝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超级稻;分类系数法;大穗型;多穗型;穗粒兼顾型;长江中下游地区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21 年 010 期

页码: 2671-26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籼型超级稻品种穗粒分型指标和方法,为超级稻品种超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精准配套及充分发挥超高产潜力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经过长江中下游地区国审或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审定的68个籼型超级稻品种为分型对象,通过与文献法、专家经验法的比较及不同来源数据间的比较,验证分类系数法分型结果的科学性。【结果】分类系数法将淦鑫203、盛泰优722等8个品种划分为多穗型或偏穗型品种,陆两优996和五优368等8个品种划分为穗粒兼顾型或穗粒均衡型品种,五丰优286和五丰优T025等52个品种划分为大穗型或偏粒型品种。在25个多次审定的品种中,分类系数法显示88.0%(22个)的品种不同年份和区域多次审定的分类结果相同,可较好地排除环境变异对品种分型的干扰,一定环境变异限度内能较稳定地呈现品种本身的穗粒遗传特性。与文献法相比,分类系数法弥补了其仅能区别划分大穗型品种而不能区分多穗型和穗粒兼顾型品种的不足,且分型结果可重复性更好。与专家经验法相比,分类系数法对穗、粒特征相近品种的归类聚合能力更强,分型结果的变异性或随机性更小、更合理准确,且更易被掌握和广泛推广应用。【结论】分类系数法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籼型超级稻品种的穗粒分型比现有方法更具优势,对于促进超级稻品种充分发挥高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多穗型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幼穗分化期碳氮代谢与产量构成. 李文秀,戴力,王礼煌,方宝华,王学华. 2022

[2]山东省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选择思路. 王志芬,吴科,宋良增,王守瑰,范仲学,张凤云,朱连先,张福锁. 2001

[3]小麦超高产品种筛选的研究初报. 王绍中,赵虹,王西成,范和君,田云峰. 1998

[4]山东省年际与地区间气象因素变化与高产小麦产量形成的研究. 王志芬,朱连先,范仲学,张凤云,吴科,宋良增,王守瑰,朱伯良,徐明振,高华强. 2001

[5]多穗型籼稻不育系中89A的选育. 沈希宏,程式华,曹立勇,付秀民,占小登,陈深广,吴伟明. 2011

[6]多穗型两系杂交中稻新品种'隆两优0078'的选育与应用. 张稳,彭既明,袁定阳,刘梓琦,唐自标,杨璐,杨峰,杨远柱,罗德强,李建武,彭锐. 2022

[7]MeV级~(12)C离子束辐照玉米种子的诱变效应研究. 刘志芳,唐掌雄,邵俊明. 2005

[8]水分和氮肥对大穗型水稻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与生理分析. 韩立宇,刘洁,董明辉. 2014

[9]大穗型籼稻三系不育系浙91A的选育. 张利华,王建军,王林友. 2004

[10]东北冷凉地区坡耕地·盐碱地适宜玉米品种筛选研究. 于涛,牛世伟,何志刚. 2011

[11]氮肥运筹对机插大穗型单季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王晓丹,王亚梁,张玉屏,向镜,张义凯,陈惠哲. 2022

[12]大穗型水稻恢复系绵恢523的选育与应用. 项祖芬,石军,刘定友,侍守佩,黄廷友,杨伟,李春财,王志. 2022

[13]大穗型水稻~(13)C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 闫川,洪晓富,阮关海,余守武,王绍华,丁艳锋. 2014

[14]大穗型小麦新品种绵麦367和绵麦51特征持性及栽培特点. 杜小英,任勇,周强,雷加容,何员江. 2015

[15]大穗型水稻恢复系绵恢528的选育. 彭涛,侍守佩,刘定友,石军,褚旭东,黄廷友,王志. 2018

[16]大穗型早花时晚粳不育系春江26A的选育与利用. 吴明国,林建荣,宋昕蔚,阮关海,李春寿. 2007

[17]高产大穗型小麦新品种-中育9398. 闫素红,李伟,朱志华,刘旭,杨兆生. 2015

[18]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水稻新品种稻米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卢朝军,周佳民,黄敏,黄万清,王全永. 2008

[19]1971-201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洪涝时空分布特征. 王慧芳,吴立,栾庆祖,郭伟,王芊,邢佩,张硕,高燕虎. 2019

[20]1971─201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洪涝时空分布特征. 王慧芳,吴立,栾庆祖,郭伟,王芊,邢佩,张硕,高燕虎.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