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武际

作者: 武际;郭熙盛;鲁剑巍;万水霞;王允青;许征宇;张晓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栽培模式;小麦秸秆;腐解特征;生物学特性;养分状况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3 年 33 卷 02 期

页码: 565-5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尼龙网袋法于2007—2008年连续2a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研究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在0—30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90d时累计腐解率达到了48.9%—61.3%。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节水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还田腐解率和养分释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呈现"前期迅速增加,中期急剧减少,后期缓慢减少"的变化特征,而纤维素酶活性呈现"前期剧升、中期缓增、后期骤降"的变化趋势。小麦秸秆在节水栽培模式下还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适当增加秸秆用量可以提高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用量过高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负效应。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呈增加趋势。速效钾含量在秸秆还田30 d时达到最高,而后则逐渐降低。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提高效应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提高秸秆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的正效应。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许征宇,鲁剑巍. 2011

[2]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王允青,郭熙盛. 2006

[3]贵州茶区土壤养分状况综合评价. 赵华富,周国兰,刘晓霞,何萍. 2012

[4]喀斯特山区水库底泥养分与重金属的含量特征——以阿哈水库为例. 严莲英,范成五,刘桂华,胡岗,陈江博,秦松. 2017

[5]赣东北红壤试验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解美珍,谢为民,周荣娇. 1993

[6]甘肃引黄灌区玉米茬耕层土壤状况调查. 霍琳,王成宝,杨思存,姜万礼,温美娟. 2019

[7]辽宁省'南果梨'园土壤、叶片营养状况调查及施肥建议. 闫帅,宋良,仉服春,刘振杰,徐锴,袁继存,程存刚,张少瑜,赵德英. 2020

[8]广东东莞地区阳光玫瑰葡萄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谢玉明,聂松青,聂俊,谭德龙,郑锦荣,李艳红,张长远. 2021

[9]天丰优101养分吸收特征的研究. 李祖章,刘增兵,余传源,袁福生,张春生. 2015

[10]辽北稻田耕层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邢月华,汪仁,安景文,陈宏伟. 2004

[11]辽宁花生种植区耕层土壤养分状况. 王秀娟,解占军,娄春荣,董环. 2010

[12]安徽典型山地茶园养分状况与土壤特性的研究. 苏有健,廖万有,王烨军,丁勇,胡善国. 2013

[13]广东龙眼立地土壤基本养分状况分析. 张发宝,陈建生,刘国坚. 1998

[14]大庆葡萄园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及施肥策略. 胡禧熙. 2021

[15]海南省万宁市水稻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吕烈武,魏志远,漆智平. 2009

[16]稷山县土壤养分状况与平衡施肥. 王慧杰,王慧贤,张一中. 2014

[17]不同耕作管理对农田黑土酶活性影响. 宋秀丽. 2013

[18]生物炭及炭基硝酸铵肥料对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海英,何绪生,陈心想,张雯,耿增超. 2012

[19]西峡县猕猴桃果园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李丙奇,刘纯敏,毛家伟,袁云凌,范娜娜,阴艳梅. 2023

[20]辽西地区土壤耕层及养分状况调查分析.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刘洋,侯志研,冯良山,杨宁.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