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基因组测序解析长刺蒺藜草入侵对根际土壤氮循环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金会

作者: 高金会;张国良;付卫东;马涛;袁至立;宋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宏基因组测序;根际微生物;氮代谢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2 年 005 期

页码: 1349-13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揭示外来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Cenchrus longispinus对氮素高效利用的微生态机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长刺蒺藜草、狗尾草Setaria viridi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三种杂草根际土壤及对照中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类群及功能基因差异。结果显示,长刺蒺藜草入侵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全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水溶性氮含量;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及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微生物丰度与其他3个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并与根际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氮代谢功能基因nasB和nifK丰度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且与根际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推测长刺蒺藜草入侵通过增加根际土壤中链霉菌属、红色杆菌属和类诺卡氏菌属微生物丰度影响根际土壤的氮代谢过程,通过减少nasA基因丰度降低硝酸盐同化速率,其根际土壤有少量nifK固氮基因,表明其有一定的固氮能力。

分类号: S451

  • 相关文献

[1]外来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韩雨轩,王瑞,郝丽芬,袁海滨,林克剑. 2024

[2]驱动长刺蒺藜草成功入侵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李宇宇,吴德宝,丛百明,刘庆岩,徐晓阳,郝丽芬,林克剑. 2023

[3]根际细菌在长刺蒺藜草氮素利用中的作用. 马涛,宋振,付卫东,张岳,王忠辉,袁至立,王伊,张国良. 2024

[4]基于传统培养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泗洪小龙虾不同部位的菌群多样性. 汤纯,诸永志,吴海虹,孙芝兰,朱云龙,刘芳. 2019

[5]基于传统分离培养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不同产地小龙虾菌群的多样性. 汤纯,刘芳,诸永志,吴海虹,孙芝兰. 2021

[6]南极利奇菲尔德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宋易洋,李桂秀,赵芯,王国良. 2020

[7]民猪与大白猪肠道菌群的比较研究. 张冬杰,张跃灵,王文涛,刘娣. 2018

[8]多年麦稻轮作免耕土壤细菌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袁海燕,袁汉民,赵万伏,董立国,张维军,何进尚,史成,McHugh A D,王小亮. 2023

[9]水稻-油菜周年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高杜娟,刘兴录,兰志斌,赵杨,陈友德,周斌,吕艳梅,罗先富,唐善军. 2021

[10]基于宏基因组测序对中国北方地区生乳中嗜冷菌的群落结构研究. 许文君,郑楠,王加启,孟璐. 2024

[11]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胎菊饮片表面微生物污染方法研究. 车阳,李樱红,李宏,刘淑艳,高雯雯,武雅文,王焕英,孙玲莉,邱晓力,方序,王庭璋. 2022

[12]基于宏基因组学研究分析农药对宁夏枸杞地微生物的影响. 林文星,马鹏生,王芳,周丽,刘成,吴秀丽. 2023

[13]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凡纳滨对虾育苗中生物絮团细菌群落结构. 杨章武,杨铿,张哲,李正良,葛辉. 2015

[14]应用宏基因组测序开展银黑狐真菌皮肤病分子流行病调查. 易立,曹智刚,仝明薇,程悦宁,程世鹏. 2016

[15]白羽肉鸡小肠内容物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鉴定及基因组分析. 李明,崔洪伟,高婕,安乐乐,李松励,饶正华. 2024

[16]贝莱斯芽孢杆菌对金霉素作用下肉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及其耐药基因的影响研究. 张义楠,闫雪,赵晨,田向学,董志民,李富强,王素英,李秀丽. 2024

[17]基于宏基因组分析菌渣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多样性. 刘雪,闫晓明,唐俊,徐道青. 2024

[18]基于宏基因组学分析西藏青稞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与风味形成的关系. 张金萍,于佳俊,贾福晨,马文瑞,靳玉龙,朱子健,郭琪,张海鹏,张玉红,薛洁. 2025

[19]水苏糖对腹泻儿童肠道菌群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王兵,金慧,皮雄娥,吴彦,王蔚然,刘伟,赵刚. 2024

[20]模拟氮沉降对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生长及化感作用的影响. 李富荣,梁士楚,杜应琼,王富华,段琳琳.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