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同工酶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培江

作者: 张培江;才宏伟;袁平荣;占新春;孙传清;张德泉;孙明;王象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同工酶标记;水稻;遗传差异;杂交稻育种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2002 年 17 卷 02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利用淀粉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的同工酶差异 ,分析 17个杂交水稻亲本、3个新株型株系和2 2个光壳稻、爪哇稻品种的遗传差异 ,研究光壳稻和爪哇稻及其与温带粳稻之间的关系 ,探索同工酶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在杂交稻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在本研究中 ,8个同工酶 18个多态性位点至少在 2个基因型间存在差异。每个具有多态性的酶谱带分别以 1和 0记录存在与否 ,由同工酶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与光壳稻、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 ;光壳稻与爪哇稻之间的遗传距离要比它们与普通粳稻之间的遗传距离小。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已配组育成了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利用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 张培江,才宏伟,李焕朝,杨联松,孙传清,占新春,白一松,胡兴明,许传万. 2001

[2]利用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 张培江,才宏伟,袁平荣,杨联松,白一松,胡兴明,许传万,孙明. 1999

[3]粤稻百年主要水稻科技创新成就概述. 王丰. 2024

[4]长蛸Octopus variabilis自然群体生化遗传学研究. 高强,郑小东,孔令锋,王昭萍,王如才. 2009

[5]普通大麦和球茎大麦抗病种间杂种的产生及其同工酶标记. 张德玉,仲裕泉,王玉环,姜靳若,钟少斌,师素云,姚景侠. 1995

[6]水稻营养器官镉积累特性对稻米镉含量的影响. 文志琦,赵艳玲,崔冠男,尹洁,高子平. 2015

[7]微卫星标记分析我国南方常规水稻品种的遗传差异. 程本义,夏俊辉,沈伟峰,庄杰云,杨仕华. 2009

[8]应用形态、等位酶和SSR标记研究水稻矮仔占衍生品种的遗传差异. 余汉勇,魏兴华,王一平,袁筱萍,汤圣祥. 2004

[9]籼稻和粳稻品种在RAPD上的遗传差异. 龙雯虹,许明辉. 2002

[10]三系恢复系'Q恢28'恢复特性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欧阳杰,王楚桃,黄乾龙,管玉圣,何永歆,何清忠,李贤勇. 2021

[11]华南籼型杂交稻常用恢复系遗传差异分析. 黄大辉,秦钢,梁海福,屈秋明,粟学俊. 2012

[12]水稻QTL定位在杂种优势理论和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郑建华,孙永建,唐清. 2010

[13]冬小麦种质“矮孟牛”姊妹系遗传差异. 赵春华,崔法,李君,丁安明,李兴锋. 2011

[14]日本蟳4个地理群体遗传变异的同工酶分析. 丁金强,刘萍,李健,王清印,高保全,陈萍. 2013

[15]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ZWAB的遗传差异分析. 李德文,王瑞,张太平,魏忠芬,王军. 2012

[16]小麦微卫星标记在中间偃麦草中通用性研究. 王黎明,李兴锋,刘树兵,王洪刚. 2007

[17]基于SSR标记的中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分析. 严天泽,钟日超,秦鹏,王凯,杨远柱. 2017

[18]基于SSR标记的中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分析(英文). 严天泽,钟日超,秦鹏,王凯,杨远柱. 2017

[19]浙江粳稻与日本粳稻品种间遗传差异的SSR分析. 叶胜海,富田桂,小林麻子,祁永斌,陆艳婷,张小明. 2008

[20]中国北方薯区甘薯育种核心亲本初步构建与利用. 马代夫,刘庆昌,李鹏,王欣,张允刚,后猛,唐维,李秀英.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