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弥雾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剂型吡虫啉防治棉田蚜虫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爱玉

作者: 王爱玉;薛超;孙福燕;张芸;张建华;杨媛雪;赵鸣;段爱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田蚜虫;害虫防治;常温弥雾植保无人机;吡虫啉;农药剂型;雾滴沉积分布;沉积量;农药利用率;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中国棉花

ISSN: 1000-632X

年卷期: 2021 年 011 期

页码: 15-18,36

摘要: 为明确搭载常温弥雾系统的植保无人机(简称为“常温弥雾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剂型吡虫啉对棉田蚜虫防治效果(防效)的差异,选择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和可溶液剂吡虫啉,按照相同有效成分用量42 g·hm-2在山东省临清市棉田喷雾进行苗期蚜虫防治。结果:常温弥雾植保无人机施药,叶片正反面的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在4种剂型间差异均不显著;可湿性粉剂在叶片正反面的单位面积药液沉积量均最少,其中叶片反面的单位面积药液沉积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剂型;可湿性粉剂的农药利用率显著低于水分散粒剂和可溶液剂。从4种剂型田间防效看,可溶液剂最好,药后1~7 d防效为68.86%~83.07%,其次是水分散粒剂(药后1~7 d防效为65.34%~80.27%)和乳油(药后1~7 d防效为63.40%~79.18%),这3种剂型间差异不显著;可湿性粉剂防效显著低于其他剂型,药后3 d为66.98%,药后7 d为58.73%。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常温弥雾植保无人机在棉花苗期施药对蚜虫的防效较好,且乳油、水分散粒剂和可溶液剂剂型的吡虫啉防效更佳。

分类号: S435.622.1

  • 相关文献

[1]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在茶园的雾滴沉积分布及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王希,何玲,史建苗,范劲松,钟玲,袁会珠. 2019

[2]喷雾助剂提高三唑磷在水稻叶片上沉积量的研究. 陈福良,郑斐能,王仪,谢明. 2009

[3]植保无人机喷施草铵膦在叶菜田清园灭茬中的效果. 郭文磊,冯莉,张泰劼,田兴山. 2018

[4]添加助剂对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在矮化密植苹果园中雾滴沉积分布及苹果黄蚜防治效果的影响. 王明,陈奕璇,苏小计,岳虎锋,闫晓静,袁会珠. 2019

[5]小型无人机低空喷洒在玉米田的雾滴沉积分布及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初探. 张玉涛,赵酉城,李学辉,杨代斌,袁会珠. 2013

[6]植保无人机喷施氯虫苯甲酰胺在玉米冠层中沉积分布及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王潇楠,王思威,雷春媚,刘艳萍,常虹,肖勇,李振宇. 2023

[7]香蕉花蕾注射螺虫乙酯和吡虫啉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及药剂在果实中的残留. 李强,付步礼,曾东强,邱海燕,唐良德,刘奎. 2019

[8]不同器械施药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及农药利用率研究. 张武云,李天娇,靳彦卿,韩鹏,李卫伟,王明,沈晓强,高海燕,曹敏. 2020

[9]3种手动喷雾器施药效果初报. 杜蕙,杨芳兰,郑果. 2008

[10]论农药雾滴的剂量及分布对害虫防治效果的影响及其与农药损失的关系. 顾中言,徐德进,徐广春. 2020

[11]喷头类型对棚室黄瓜叶片的药液沉积和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秦维彩,邱白晶,顾伟,陈晨. 2016

[1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药液浓度、雾滴密度及施药液量对小菜蛾防治效果的影响. 邓维,李永平,李学锋,郑明奇,袁会珠. 2014

[13]六种杀虫剂在保护地黄瓜冠层的沉积分布及其对蚜虫防治效果的影响. 华登科,郑晓斌,张友军,吴青君. 2020

[14]不同防治体系对秋季花菜主要害虫的控制效果与效益分析. 袁永达,王冬生,张天澍,滕海媛,常晓丽. 2013

[15]8种杀螨剂对新疆棉田棉叶螨的防效评价. 马亚杰,闫夏,李应丽,刘爱忠,任相亮,胡红岩,王丹,吴长才,单永潘,奚建平,宋贤鹏,马艳. 2024

[16]5%吡虫啉乳油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程英,金剑雪,李忠英,李凤良. 2008

[17]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 谭济才,李健权. 2003

[18]种子处理对棉花苗蚜的防治效果及对苗期生长的影响. 张谦,王树林,祁虹,冯国艺,王燕,雷晓鹏,梁青龙,林永增. 2019

[19]吡虫啉蘸根防治草莓蚜虫试验初报. 刁春友,徐炜枫,闫晓阳,吉沐祥,韩方胜. 2018

[20]吡虫啉600g/L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蚜的药效评估. 王昱,丁岩,贺明,王丝语,李茂海,姜晓莉.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