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夫红茶品质分析及风味轮的构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飞

作者: 刘飞;王嘉;黄藩;叶先林;唐晓波;张厅;王小萍;李春华;李艳红;王云;李鑫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工夫红茶;感官审评;品质成分;风味轮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1001-10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调查四川工夫红茶品质现状,为四川工夫红茶品质提升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以四川省内主要茶区64个工夫红茶样品为调查对象,对其感官品质(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和理化成分(没食子酸、咖啡碱、儿茶素类、茶黄素类)进行比较分析,并绘制滋味、香气风味轮。【结果】川红工夫风味特征以"甜""醇"为主,感官审评总分介于83.35~91.27之间,且审评得分与价格走势基本一致。风味轮表明,川红工夫香气类型包括清香、花香、果香、甜香等;滋味类型包括"浓""醇""鲜""甜""厚"等,但一定比例的产品存在"高火""烟""焦""苦""涩"等品质缺陷。其品质成分反式儿茶素含量为24.9~92.25 mg/g、顺式儿茶素含量为18.37~86.79 mg/g、茶黄素含量为9.03~26.33 mg/g、咖啡碱含量为27.92~44.91 mg/g、没食子酸含量为0.36~7.7 mg/g。其中,相比川西和川南茶区,川北茶区儿茶素、茶黄素及没食子酸含量(均值)均为最高,而咖啡碱含量(均值)为最低。【结论】所收集茶样中川北茶区工夫红茶品质综合评价最优,但总体缺乏特殊香型等感官品质优异的红茶产品。因此建议加强自主选育和适度引进具有花、果香型的茶树品种,并结合四川主栽品种系统开展基于不同原料成熟度的不同发酵程度及干燥提香等工艺技术研究。

分类号: TS272.52

  • 相关文献

[1]基于动态聚类分析的工夫红茶发酵过程品质成分变化与发酵适度判别的研究. 桂安辉,朱宏凯,何华锋,董春旺,高明珠,叶阳. 2016

[2]工夫红茶专业感官审评与大众化品鉴. 张方舟. 2010

[3]不同嫩度鲜叶加工工夫红茶对品质和内含成分的影响. 王伟伟,施莉婷,苏威,江和源,张建勇. 2018

[4]凤凰单丛主要品质成分比较. 晏嫦妤,罗军武,赵超艺,陈金华,黄建安. 2006

[5]红紫芽品种的茶类适制性研究. 王秋霜,曹冰冰,王青,秦丹丹,潘晨东,李波,李红建,方开星,倪尔冬,姜晓辉,吴华玲. 2022

[6]江苏地区白化茶品质成分比较分析. 万青,胡雲飞,陆文渊,胡振民,李荣林,杨亦扬. 2017

[7]基于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的上犹名优绿茶品质评价. 张贱根,刘均华,刘知远,李琛,曹挥华,王礼献,江和源,江新凤. 2023

[8]高苦茶碱茶树新品系‘苦茶6号’茶类适制性研究. 秦丹丹,陈俊丽,李波,潘晨东,王秋霜,方开星,李红建,倪尔冬,姜晓辉,王青,吴华玲. 2023

[9]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的红碎茶品质成分比较研究. 杨盛美,唐一春,段志芬,尚卫琼,包云秀. 2019

[10]不同时期不同黔茶1号茶产品品质评价. 沈强,张小琴,李燕,杨肖委,罗金龙,郑文佳. 2022

[11]湖南3种特色资源(品种)工夫红茶品质比较分析. 粟本文,钟兴刚,赵熙,银霞,黄浩. 2016

[12]工夫红茶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刘盼盼,郑鹏程,龚自明,叶飞,冯琳,高士伟,王雪萍,王胜鹏,滕靖,郑琳,桂安辉. 2021

[13]江苏丘陵地区主栽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研究. 马圣洲1,赵飞1,胡莹2,袁兴兴3,杨亦扬4. 2022

[14]基于茶树品种酶活性的鲜叶混合加工工夫红茶品质比较. 粟本文,钟兴刚,舒珲. 2017

[15]足火热传递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成分及色泽、滋味的影响. 王华杰,滑金杰,江用文,王近近,袁海波. 2020

[16]冰烤薯风味轮的构建及应用. 张毅,孙健,岳瑞雪,朱红,张文婷,马晨,邓少颖,钮福祥. 2023

[17]四川绿茶滋味品质分析及风味轮构建. 黄藩,罗凡,胥亚琼,张翔,尧渝,李兰英,冯德建. 2023

[18]浙江省“十大名茶”感官品质分析及风味轮的构建. 张颖彬,金寿珍,王国庆,于良子,周苏娟,刘新,鲁成银. 2015

[19]6CW-6E型多管微波杀青干燥机杀青参数研究. 潘科,何萍,郑文佳. 2010

[20]普洱茶中氨基酸和茶多酚浸出规律的研究. 段学艺.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