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地点对超级稻‘宜优673’稻米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清华

作者: 李清华;游晴如;林志强;郑苹立;郑长林;董瑞霞;黄庭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种植地点;超级稻;‘宜优673’;稻米品质;日均温;垩白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5 年 31 卷 09 期

页码: 20-2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促进超级稻‘宜优673’优质高产栽培,通过2年田间种植试验与稻米品质检测,研究不同种植地点对超级稻‘宜优673’稻米品质各项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下‘宜优673’垩白度差异最为显著,2012、2013年变异系数分别达到69.42%、34.50%;垩白率次之,2年变异系数为37.02%、29.53%;整精米率差异程度居中,2年变异系数为7.28%、10.72%;2012年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4.22%、4.74%和4.83%,2013年分别为5.73%、7.08%和8.65%,差异较小;2012年糙米率、精米率变异系数分别为1.29%和2.24%,2013年分别为0.90%和2.03%,差异最小。研究还表明:在灌浆期间随着日均温升高有利于‘宜优673’精米率、整精米率的提高,同时直链淀粉降低、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缩短;但是日均温差的增大不利于精米率、整精米率的提高,而且‘宜优673’的垩白有增大的趋势。在全省10个试验点中,福州、莆田和诏安3个试验点‘宜优673’品质表现较好,因此‘宜优673’在福建省东南沿海一线作晚稻种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性状和商品价值。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宜优673在福建不同地区的稻米品质性状表现. 李清华,游晴如,林志强,郑苹立,郑长林,董瑞霞,张翊,黄庭旭. 2013

[2]国审杂交籼稻组合的稻米品质分析. 盛文涛,吴俊,邓启云,赵向前. 2015

[3]黄淮稻区优质抗病粳稻“六位一体”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李俊周,王书玉,尹海庆,姬生栋,王生轩,张栩,陈楠,赵全志. 2017

[4]水稻稳定高垩白率突变体的获得与理化特性分析. 金田蕴,李辉,郭涛,刘晓璐,苏宁,吴赴清,万建民. 2010

[5]引进国外水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张建军,李天,王勇. 2006

[6]不同粒型超级稻品种稻米品质特性分析. 黄敏,阎勇. 2008

[7]不同播种期对超级稻‘两优616’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卢锦荣,游晴如,董瑞霞,王洪飞,郑苹立,董练飞,王志赋,段斌莉,陈象新,李清华. 2015

[8]中籼籽粒形成期间气温与稻米垩白关系的研究. 王学栋,夏仲炎. 1991

[9]不同地点的黄秋葵部分数量性状表达差异. 章毅颖,黄志城,赵洪,徐丽,李寿国,高玲,陈海荣,任丽. 2019

[10]不同地点南粳9108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及RVA谱特征值分析. 朱镇,赵庆勇,张亚东,陈涛,姚姝,周丽慧,赵凌,赵春芳,梁文化,路凯,王才林. 2019

[11]不同种植地点对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的影响. 段民孝,赵久然,刘新香,王元东,邢锦丰,王志永,李绍明,张如养,王乃顺,何瑞娟. 2012

[12]水稻垩白形成的生理和遗传机制. 刘霞,付艳苹,朱晔荣,李艳萍,王勇. 2007

[13]稻米垩白QTL定位分析. 彭强,张大双,吴健强,刘颖,黄培英,王际凤,朱速松. 2016

[14]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李刚,邓其明,李双成,王世全,李平. 2009

[15]不同生育期类型粳稻品种垩白性状对施氮水平的响应. 马群,顾海永,张庆,李雪侨,殷春渊,魏海燕,戴其根,张洪程. 2010

[16]密穗型水稻品种籽粒垩白性状改良研究. 鲍根良,王俊敏,富田桂,左晓旭,张小明,叶胜海. 2004

[17]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PR)技术在水稻垩白基因Chalk5检测中的应用. 汪雪峰,辛业芸. 2018

[18]稻米垩白QTL定位分析(英文). 李佳丽,彭强,施文娟,刘颖,张大双,吴健强,朱速松. 2016

[19]早籼垩白米形成的形态解剖学的研究. 姜维梅,周敏,李太贵. 2002

[20]温度对早籼稻米垩白发生与胚乳物质形成的影响. 沈波,陈能,李太贵,罗玉坤.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