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螟赤眼蜂rDNA特异引物设计及诊断引物在赤眼蜂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震

作者: 郭震;阮长春;臧连生;张帆;靳锋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二化螟;分子鉴定;ITS2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2 年 26 卷 01 期

页码: 123-1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的rDNA-ITS2序列,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出该寄生蜂的特异引物。通过PCR条件的优化,设计的引物能稳定地扩增出稻螟赤眼蜂的特异性条带,大小为256bp。应用设计的稻螟赤眼蜂特异引物以及报道的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特异引物对赤眼蜂样品进行PCR扩增分析。结果表明,4对特异引物可从单头蜂稳定地扩增出各自蜂种的目的DNA条带,并且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完全一致。

分类号: S476.3

  • 相关文献

[1]三种本土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能力比较. 代晓彦,王瑞娟,刘艳,陈浩,苏龙,张峰,李红梅,赵金凤,郑礼,翟一凡. 2023

[2]不同种赤眼蜂对齐齐哈尔地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武琳琳,王立达,赵索,董杨,杨慧莹,谭可菲,胡继芳. 2016

[3]3种赤眼蜂对甜菜夜蛾和小菜蛾卵的寄生功能反应. 王金彦,张浩,季香云. 2023

[4]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种间竞争的影响. 张延峰,蔡浩,张帆,李元喜. 2010

[5]繁育寄主对三种赤眼蜂个体大小及抱卵量的影响. 黄静,张斌,张帆,李元喜. 2015

[6]两种赤眼蜂过寄生及其对过寄生适应能力的比较. 张延峰,宋琼婷,张帆,李元喜. 2010

[7]玉米螟赤眼蜂与松毛虫赤眼蜂提取液对亚洲玉米螟卵发育的影响. 宋琼婷,张帆,李元喜. 2012

[8]两种赤眼蜂在甜玉米上的不同释放方式对防治亚洲玉米螟效果的影响. 张云月,冯梦霞,王立辉,李光雪,常雪,张强,毛刚,高月波,周淑香,张国红,李丽娟,孙嵬,史旭曾,汪洋洲,国帝,李国兴. 2022

[9]湿度对赤眼蜂羽化的影响. 李丽娟,鲁新,张国红,周淑香,毛刚,刘宏伟,丁岩,孙康娜,李光雪. 2013

[10]四种赤眼蜂的飞行能力和稻螟赤眼蜂的田间扩散能力评价. 田俊策,王子辰,王国荣,郑许松,臧连生,吕仲贤. 2017

[11]两种赤眼蜂生殖特性和产卵器结构的比较. 李丽娟,鲁新,张国红,周淑香,刘宏伟,丁岩,毛刚,孙康娜. 2011

[12]释放赤眼蜂防治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效果研究. 许建军,冯宏祖,李翠梅,吐尔逊,王兰,李志刚,何江,郭文超. 2014

[13]两种赤眼蜂对捕食性天敌昆虫卵选择性观察. 耿金虎,沈佐锐,张帆. 2006

[14]不同温度下两种赤眼蜂发育特性的差异. 李丽娟,鲁新,张国红,周淑香,常雪,丁岩. 2017

[15]引诱赤眼蜂产卵的他感化合物物质源研究及生物活性测定. 陶淑霞,万方浩,仝赞华,赵奎军. 2000

[16]不同种群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抗药性测定. 吴红波,张帆,金道超. 2008

[17]基于rDNAITS1和ITS2序列的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分子鉴定. 林克剑,韩兰芝,侯茂林. 2009

[18]基于rDNA ITSl和ITS2序列的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分子鉴定. 林克剑,韩兰芝,侯茂林. 2009

[19]基于rDNA ITS1和ITS2序列的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分子鉴定. 林克剑,韩兰芝,侯茂林. 2009

[20]四种璃眼蜱ITS2基因的序列分析. 张艳艳,刘继荣,薄新文,王开胜,王光雷.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