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氮元素循环利用的鱼粪生化处理工艺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娟
作者: 张娟;韦秀丽;张凯;毕茹;曹建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厌氧工艺;好氧工艺;氨氮;硝态氮;生菜;鱼菜共生系统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
ISSN: 2095-1795
年卷期: 2023 年 13 卷 005 期
页码: 75-79
摘要: 为探究鱼菜共生系统中适宜氮元素高效循环利用的鱼粪生化处理工艺,设置厌氧和好氧两种工艺对鱼粪进行生化处理,每种工艺设置 3个反应温度和 3个鱼粪浓度,研究不同工艺处理后鱼粪液中氮元素变化规律,以及鱼粪液对生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厌氧处理后的鱼粪液铵硝比增大,经好氧处理后的鱼粪液铵硝比降至 1.0以下,浓度3.0%~3.5%的鱼粪经 35℃好氧处理后水培生菜的生长速率最优.最适宜生菜生长的鱼粪生化处理工艺为原鱼粪浓度3.0%~3.5%,经35℃好氧工艺处理10 d.
分类号: X703
- 相关文献
[1]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微小辐环藻HY01的分离鉴定及对不同氮源的响应. 乔玲,任成喆,李健,李铁军,孙秀梅. 2022
[2]有机肥、化肥及其配施对生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谭宏伟,黄美福,黄金生,王献华,曾艳,杨瑞青. 2008
[3]工业化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污水资源化——生态循环经济的典范“鱼菜共生系统”. 丁永良,兰泽桥,张明华. 2010
[4]城市沼渣堆肥工艺及其施肥技术的优化. 许文江,章明清,洪翠云,李夏兰. 2016
[5]氨氮对西伯利亚鲟的急性毒性试验. 袁丁,张欣,马峻峰,马国庆,罗琳,李铁梁,姜娜,马志宏. 2014
[6]慢性氨氮胁迫对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组织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研究. 蒋玫,李磊,沈新强,吴庆元,牛俊翔. 2014
[7]四联活菌制剂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降解. 施大林,何义进,孙梅,潘良坤,刘淮,胡凌,周群兰,陈秋红,张维娜,徐跑,匡群. 2009
[8]SBBR处理人工模拟猪场废水的试验研究. 闫飞,左金龙,李百慧,王旭明,仇天雷. 2012
[9]生物活性炭纤维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及其优势降解菌的鉴定. 尹艳娥,胡中华,沈新强. 2008
[10]固化菌藻系统处理养殖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周鸣,汤红妍,贾晓平,苗娟,朱书法. 2016
[11]日光型厌氧好氧-体化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赵琳娜,吴迪,高贤彪. 2012
[12]膨润土对鸡粪序批式厌氧消化特性的影响. 马俊怡,潘君廷,郜天磊,邱凌,刘宏斌. 2016
[13]不同阴阳离子水平饲粮对绵羊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 王虎成,魏时来,李发第,龙瑞军. 2008
[14]池塘养殖水体不同水层水质变化研究. 朱浩,刘兴国,王健,顾兆俊,程果锋,LIN Chang Kwei. 2012
[15]氨氮对锦鲤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史东杰,朱华,张欣,王文峰,孙砚胜. 2019
[16]一株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在生物絮团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张欢欢,王秀华,李晨,黄倢. 2016
[17]锦鲤不同养殖模式下水体中氨氮含量变化规律的比较研究. 梁拥军,杨广,张欣,史东杰,张升利,李文通,高云奇. 2014
[18]2种微藻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净化作用. 刘盼,贾成霞,杨慕,曲疆奇,张楠,张清靖. 2018
[19]饲用甜高粱青贮对小尾寒羊 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 侯明杰,付晓悦,尚占环,王虎成. 2018
[20]厌氧-氧化塘处理猪场粪尿效率的季节性变化分析. 刘迎春,陆乃升,张聪,雷胡龙,姜雪元,陆扬,夏东.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三氟苯嘧啶复配药剂对白背飞虱的增效作用与田间防效
作者:赵云霞;张学峰;唐艺婷;张凯;刘风刚;曹凯歌;付佑胜;熊战之;陈澄宇
关键词:白背飞虱;联合作用因子;联合作用系数;田间防效
-
稻草对草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
作者:罗王燕;张凯;李坤;杨顺慧;王广军
关键词:草鱼;稻草;稻渔轮作;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结构;肠道菌群
-
协同创新网络下的江苏省农科院地区所科研组织方式研究
作者:邵青;刘媛媛;孙苏阳;仲秀娟;张凯;王玮
关键词:协同创新;农科院地区所;科研组织方式
-
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的捕食作用及偏好性
作者:唐艺婷;张学峰;赵云霞;张凯;曹凯歌;王孟卿;陈澄宇
关键词:异色瓢虫;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捕食功能反应;捕食偏好性
-
基于DSSAT模型的增温对温室番茄生长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军伟;董建舒;司转运;衣若晨;张凯;范海燕
关键词:DSSAT-CROPGRO-Tomato模型;番茄;气温;产量;情景模拟
-
雅安茶细蛾发生动态及性诱剂控制效果
作者:王迎春;尧渝;黄颖博;李兰英;龚雪蛟;黄藩;张娟;张冰玲
关键词:茶树;茶细蛾;发生动态;性引诱剂;控制效果
-
耕作方式和生物炭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氮碳的影响
作者:陈海情;张凯;黄超;王鹏飞;孟晔;安佳慧;刘栩辰;马守田;王兴鹏;刘战东
关键词:施用生物炭;耕作方式;冬小麦;产量;土壤碳;土壤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