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牡丹部分野生居群种子脂肪酸组分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勇

作者: 杨勇;刘佳坤;曾秀丽;吴云;宋会兴;刘光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四川牡丹;野生居群;牡丹籽油;脂肪酸组分;不饱和脂肪酸

期刊名称: 园艺学报

ISSN: 0513-353X

年卷期: 2015 年 42 卷 09 期

页码: 1807-18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 Hand.-Mazz.)结实量大,专性种子繁殖,具油用开发潜力。对7个不同野生居群的四川牡丹种子千粒质量、种仁出油率、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探讨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四川牡丹不同居群种子千粒质量平均为(311.65±46.45)g,平均种仁出油率32.23%±1.96%,居群间差异显著(P<0.05);籽油中共检测到7种主要脂肪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一烯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91.94%~93.70%,亚麻酸相对含量高达40.45%~47.68%,不同居群籽油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土壤有效钾含量与种子出油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他脂肪酸组分与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

分类号: S685.11

  • 相关文献

[1]青海省油用牡丹籽油的质量分析. 储转南,董玲,李卫文,杨小方,彭星星,汤博,罗建帮. 2020

[2]'凤丹'和紫斑牡丹6个产地种子脂肪酸组分的比较. 张姗姗,赵凡,魏小豹,张秀新,曾秀丽. 2021

[3]四川牡丹的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研究. 杨勇,骆劲涛,张必芳,宋会兴,刘光立,曾秀丽. 2015

[4]秦巴山区野板栗居群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 艾呈祥,沈广宁,张凯,田寿乐,许林. 2011

[5]胡枝子属植物40个野生居群种子蛋白谱带多样性研究. 闫伟红,徐柱,师文贵,李临杭,马玉宝. 2007

[6]牡丹籽油成分、功效及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 王顺利,任秀霞,薛璟祺,张秀新. 2016

[7]牡丹籽油的研究进展. 程安玮,孙金月,王维婷,刘超,郭溆. 2016

[8]牡丹籽油脂肪酸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王青,刘超,郭溆,程安玮,孙金月. 2017

[9]牡丹籽油营养成分和功能作用研究进展. 侯天兰,王顺利,米生权,张艳贞. 2021

[10]东北山定子(Malusbaccata(L.)Borkh)野生居群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杨锋,刘志,伊凯,刘延杰,王强,孙建设. 2015

[11]高温加热对牡丹籽油脂肪酸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魏小豹,韦莹莹,薛璟祺,张秀新,邵兴锋. 2018

[12]金铁锁不同居群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赵菊,杨丽云,和琼姬,苏泽春,陈翠,康平德. 2015

[13]东北山定子(Malus baccata(L.) Borkh)野生居群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杨锋,刘志,伊凯,刘延杰,王强,孙建设. 2015

[14]不同提取方法对甘肃紫斑牡丹籽油品质的影响. 张敏敏,裴怀弟. 2022

[15]基于SSR标记的西南地区野生带叶兜兰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徐言,陈之光,徐玉凤,葛红,杨树华,赵鑫,寇亚平,于晓南,贾瑞冬. 2023

[16]胡枝子属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分析. 袁庆华,张吉宇,张文淑. 2006

[17]胡枝子属植物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张吉宇,袁庆华,王彦荣,张文淑. 2006

[18]质谱特征结合等效链长用于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孙晓曼,王照飞,张良晓,李培武,马飞,张奇,王秀嫔,丁小霞. 2014

[19]高温加热对牡丹籽油脂肪酸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魏小豹,韦莹莹,薛璟琪,张秀新,邵兴锋. 2017

[20]大豆脂肪酸组份相关、变异特点分析. 宋晓昆,张颖君,闫龙,杨春燕,郑艳艳,蒋春志,荆慧贤,张孟臣,黄占景.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