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不同生境蔗田蔗茎红粉蚧的种群动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覃振强

作者: 黄伟华;吴晓伟;韦金菊;罗亚伟;邓展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蔗;蔗茎红粉蚧;种群动态;广西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4 年 45 卷 10 期

页码: 1788-17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分析蔗茎红粉蚧在广西蔗区不同生境蔗田的种群动态,了解其在蔗田的发生规律,为生产上监测和控制该粉蚧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上思县蔗区于2012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宿根1年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和为害株率,2013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宿根1年蔗和粤糖60号新植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在扶绥县蔗区于2013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新植蔗与宿根1年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虫口密度调查为在蔗田设8个取样点,每点相隔3行,每取样点选取相近3株甘蔗,调查和记录蔗茎红粉蚧若虫和成虫的发生数量;为害株率为顺序调查同行100株甘蔗中发生蔗茎红粉蚧的株数,重复4次。每半个月调查一次,直至甘蔗收获。【结果】上思县蔗区调查结果,2012年蔗茎红粉蚧于7~8月发生数量较多,最高为100.50头/株,在9月下旬后发生数量明显减少;为害株率为24.75%~78.50%,8~11月高达60%以上;2013年蔗茎红粉蚧在7~8月发生较多,新植蔗和宿根蔗的最大虫口密度分别为44.51和27.96头/株。扶绥县蔗区2013年调查结果,蔗茎红粉蚧发生数量也以7~8月较多,该粉蚧在宿根蔗上的最大虫口密度显著高于新植蔗,分别为125.87和25.08头/株。【结论】每年7~8月是广西蔗区蔗茎红粉蚧自然种群增长最快的时期,生产上应密切关注这一时期的蔗茎红粉蚧种群动态,并根据其危害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分类号: S435.661

  • 相关文献

[1]广西蔗区蔗茎红粉蚧发生危害调查. 邓展云,韦金菊,黄伟华. 2013

[2]2015—2017年广西桂林柑桔黑刺粉虱种群动态. 张戈壁,吴建辉,邱宝利. 2019

[3]土壤-甘蔗作物系统中镉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王芳丽,宋宁宁,王瑞刚,唐世荣. 2012

[4]广西蚕茧与甘蔗、柑橘的收益与成本比较分析. 于永霞,黄红燕,乐波灵,毛洪斌,黄艺,李龙. 2016

[5]关于广西的甘蔗育种. 李杨瑞. 2019

[6]广西龙州县甘蔗新品种(系)引种试验. . 2019

[7]广西龙州县甘蔗新品种(系)引种试验. . 2019

[8]聚丙烯酸钠为结合相的梯度扩散薄膜技术预测甘蔗田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 王芳丽,宋宁宁,赵玉杰,张长波,沈跃,刘仲齐. 2012

[9]加快甘蔗产业机械化生产发展的措施探析. 黄日兴. 2022

[10]2020年广西区域试验甘蔗品种(系)赤条病发生危害及评价. 李德伟,罗亚伟,覃振强,黄杏,唐利球,罗晟昇. 2021

[11]广西近40年甘蔗种质资源引进及利用. 韦金菊,周会,李海碧,毛莲英,宋修鹏,雷敬超,桂意云,张荣华,李杨瑞,刘昔辉. 2021

[12]广西甘蔗栽培技术的发展进步. 杨丽涛,谭宏伟,朱秋珍,王维赞,杨柳. 2014

[13]广西甘蔗病毒病害调查及病原病毒鉴定. 吕榜丽,李璞,周龙武,唐瑶,唐君海,秦碧霞,蒙姣荣,温荣辉. 2014

[14]广西甘蔗机械化种植发展现状、新趋势及对策. 赵映,肖宏儒,许立明,冷杨,宋志禹,丁文芹,梅松,金月,韩余. 2016

[15]广西甘蔗主产区二点螟对防治农药的敏感性测定. 商显坤,潘雪红,魏吉利,黄卫. 2014

[16]广西百万亩甘蔗配套栽培技术经济效益测算. 阳明剑,韦本辉. 2002

[17]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防控对策. 李德伟,罗亚伟,宋修鹏,韦金菊,魏春燕. 2017

[18]广西蔗区白蚁发生为害及优势种群调查. 张永坚,陆燕燕,张伟坚,刘丽辉. 2017

[19]广西蔗区金龟子发生为害情况及综合防治策略. 于永浩,彭明戈,曾宪儒,韦德卫,王助引,曾涛,江小冬. 2015

[20]加快推进甘蔗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以广西为例. .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