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机械直播冬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澄

作者: 林澄;马力;王心怡;朱嘉旺;陈爽;高丽萍;郑珍;陈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耕作方式;油菜;根系;产量;机械化直播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3-4315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59-64,7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耕作方式对长江流域水旱轮作旱作季冬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机械直播冬油菜为试验对象,设置深翻和浅旋2种耕作方式,研究其对冬油菜的根系、地上部生长(株高、茎粗、生物量)、产量和籽粒含油量的影响。【结果】较浅旋处理相比,深翻促进了冬油菜根系生长及根系下扎,根质量密度平均增加了2.0%;且深翻促进了冬油菜的生长发育,冬油菜株高、茎粗和地上部生物量均值分别增加了4.8%、3.1%和5.9%。此外,深翻处理冬油菜产量显著高于浅旋处理(P<0.05),增幅达到24.4%;这与产量构成要素(分支节点高度、分枝长度、单株角果数)显著增加密切相关。深翻较浅旋处理油菜籽粒含油量略有提升,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冬油菜的生长状况、产量以及籽粒含油量,机械化耕播作业时适当深翻会对冬油菜生长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产生正效应。该研究为冬油菜区机械化直播种植合理耕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耕作方式对主要粮食作物影响的研究综述. 张向前,杨文飞,徐云姬. 2020

[2]丘陵地区免耕条播对油菜生长、根系和产量的影响. 李心昊,李俊,万林,刘丽欣,刘君权,马霓. 2021

[3]不同生态区冬油菜根系生长及碳氮积累分配特征. 黄方园,卞潇华,蒋展,肖晓璐,段博,陈畅,马霓,关周博. 2024

[4]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杨泽鹏,陈红琳,陈尚洪,郑盛华,王昌桃,沈学善,万柯均,梁圣,门胜男,刘定辉. 2021

[5]干旱胁迫对不同油菜品种苗期生物量和根系的影响. 刘婷婷,庞进平,徐一涌. 2019

[6]玉林市水稻机械化直播发展现状与对策. 周传猛,梁琳,李科冰,黄晓琴,陈海凤,古彪,黄金勇. 2020

[7]膜下滴灌直播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王建江,余建军,李小刚,余渝,陈兵. 2013

[8]影响吉林省玉米产量的因素. 冯艳春,郑洪兵,杜鹃,姚丽影. 2016

[9]不同耕作方式和移栽密度对黔油22号生产效益的影响. 曾家玉,代文东,喻盛莲. 2014

[10]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中产稻田水稻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何佳芳,芶久兰,肖厚军. 2013

[11]寒地玉米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热动态. 李梁,于洋,姜宇博,郝玉波,葛选良,王俊河,钱春荣,宫秀杰. 2017

[12]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品种吉优716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对氮肥运筹的响应. 郑土英,刘立龙,赵荣德,徐世宏,江立庚*. 2013

[13]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以及产量的影响. 李波,魏亚凤,季桦,汪波,熊飞,张琛,刘建. 2012

[14]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黄明,吴金芝,李友军,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 2009

[15]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战秀梅,彭靖,李秀龙,李亭亭,韩晓日,宋涛,潘全良. 2014

[16]耕作方式对伊犁河谷旱地农田土壤物理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陈传信,赛力汗·赛,张永强,薛丽华,雷钧杰,陈兴武,刘云霄,刘新艳,吴伟,库勒达那·卡达尔江. 2020

[17]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改良及其冬小麦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刘卫玲,刘卫玲,程思贤,吴健,李娜,杨丽,王红梅,赵亚丽,李潮海. 2020

[18]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旱地土壤环境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吕军杰,姚宇卿,张洁,王育红,李俊红,丁志强,吴剑峰,于新峰. 2011

[19]耕作方式对玉米出苗率、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冯艳春,罗洋,李瑞平,李伟堂,王浩,刘武仁,郑金玉,郑洪兵. 2018

[20]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太魁,马政华,寇长林,张香凝,吕金岭,郭战玲,王洪斌.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