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重组抗原建立检测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间接ELISA方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辛九庆

作者: 辛九庆;高玉龙;李媛;王砚范;钱爱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牛;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脂蛋白LppQ;突变;ELISA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6 年 39 卷 01 期

页码: 181-1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MycoplasmamycoidessubspmycoidesSC,MmmSC)是引起牛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bovinepleuropneumonia,CBPP)的病原体。成熟的脂蛋白LppQN端是亲水性的,在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时,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早,持续时间长,抗体滴度高,因此有理由相信脂蛋白LppQN端片段将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CBPP诊断抗原。方法由于TGA密码子在支原体中编码色氨酸(Trp),而在细菌中则为终止密码子,故利用一步重叠延伸PCR突变方法体外诱变中国生产抗原用毒株HVRIⅩ的lppQ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利用重组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结果序列分析表明,将lppQ基因第198位的A成功突变为G,并将突变后的脂蛋白LppQN端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的多克隆位点,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菌经诱导后,表达出了分子量约为42kD、带有6个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融合蛋白,纯化后蛋白质纯度高达95%,Western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活性。将纯化的蛋白质稀释至0.35μg·ml-1,包被酶标反应板,优化反应条件,P/N为4.8(0.934/0.193)。应用TG-ROC统计软件分析确定阴阳性血清临界OD值为0.376,敏感性为95.8%(46/48),特异性为98.9%(161/163)。应用间接ELISA和补体结合试验(CFT)对来自3个省自治区3817头份牛血清进行了检测。结论Kappa值为0.63,两种方法存在中、高度一致性。

分类号: S858.23

  • 相关文献

[1]2020-2021年宁夏地区牛支原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郭亚男,闫背背,李勇,王建东,梁小军,何生虎. 2023

[2]丝状霉形体丝状亚种SC型脂蛋白LppQ N末端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辛九庆,高玉龙,李媛,王砚范. 2004

[3]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脂蛋白QN末端基因的表达、纯化与抗原性分析. 高玉龙,辛九庆,李媛,王砚范. 2005

[4]Mycoplasmamycoidessubsp.mycoidesBen-1株一个新的膜蛋白的特性研究. 周玉梅,汪洋,李媛,邹晓辉,刘素丽,白帆,吴金迪,辛九庆. 2014

[5]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脂蛋白Q N末端基因的表达、纯化与抗原性分析. 高玉龙,辛九庆,李媛,王砚范. 2005

[6]牛霉形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媛,董惠,张美晶,陈超,曹培丽,郭丹,姜海芳,辛九庆. 2009

[7]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脂蛋白QN末端基因的表达、纯化与活性分析. 高玉龙,辛九庆,李媛,王砚范. 2005

[8]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脂蛋白Q的N末端定点突变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高玉龙,辛九庆,李媛,王砚范. 2006

[9]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生物型PCR检测方法的建议. 辛九庆,高玉龙,杨婉容,王砚范. 2002

[10]基于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P35反应原性的验证及其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闫磊,潘巧,赵雅芝,郝文君,李媛,辛九庆. 2019

[11]牛霉形体免疫相关性蛋白P51的筛选与鉴定. 李媛,陈维,呼太飞,刘洋,宋志强. 2011

[12]丝状霉形体丝状亚种SC型脂蛋白LppQN末端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辛九庆,高玉龙,李媛,王砚范. 2004

[13]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中国不同地区分离株脂蛋白Q基因的分子特征. 高玉龙,辛九庆,李媛,王砚范. 2006

[14]丝状霉形体状亚种SC型脂蛋白LppQ基因的序列分析. 高玉龙,李媛,王砚范,辛九庆. 2003

[15]牛支原体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媛,董惠,张美晶,陈超,曹培丽,郭丹,姜海芳,辛九庆. 2009

[16]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郝文君,李媛,周效乾,王秀梅,辛九庆. 2020

[17]牛支原体和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马芷忻,武琪,刘桐,辛九庆,徐青元. 2024

[18]Mycoplasma mycoides subsp. mycoides Ben-1株一个新的膜蛋白的特性研究. 周玉梅,汪洋,李媛,邹晓辉,刘素丽,白帆,吴金迪,辛九庆. 2014

[19]丝状霉形体丝状亚种SC型脂蛋白LppQ基因的序列分析. 高玉龙,李媛,王砚范,辛九庆. 2003

[20]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进展. 李万云,李培夫.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