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4-16日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诊断及沙尘污染输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璐

作者: 张璐;范凡;吴昊;邹逸航;周志花;张昕;高韶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沙尘暴;蒙古气旋;输送路径;污染浓度;潜在源;中国北方地区;HYSPLIT模式;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学报

ISSN: 0253-2468

年卷期: 2022 年 002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21年3月14—16日发生在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被认为是近10年来我国出现的最强过程.本文在对此次沙尘暴过程天气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HYSPLIT模式和GDAS资料,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沙尘输送源与天气系统的配置关系及本次过程中沙尘污染物PM10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分布及贡献.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由强烈发展的蒙古气旋及冷锋过境,高空槽后冷空气持续补充引起,中高层强斜压性使地面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大风卷扬起的沙尘随上升气流输送到高空,并在偏北大风引导下,影响了我国大范围地区.内蒙古东北部至河套地区的强涡度梯度带、500、700 hPa较高的强冷平流中心与下层的温度平流差异以及交替的上升下沉运动为本次北方地区大范围沙尘暴过程提供了动力、热力及不稳定度条件.本次沙尘天气过程中,影响呼和浩特、北京的沙尘传输通道主要为北偏东路,影响银川的沙尘传输通道为西北路和北路,过程受多沙源传输通道影响.萨彦岭、蒙古国南部戈壁沙漠为本次沙尘天气PM10的主要潜在源区,传输过程中混合内蒙古沙源地沙尘.总体来说,蒙古国南部戈壁沙漠对本次过程PM10质量浓度的贡献最大.

分类号: X513%P425.55

  • 相关文献

[1]海南岛气溶胶时空变化及来源追溯. 高旺旺,冯建中,白林燕,杨建华,郭雷风,李华林,崔梦瑞. 2020

[2]温室专用电动拉幕机特性试验. 马伟,王秀,刘旺,冯青春,秦贵,谢杰. 2013

[3]我国北方抗旱技术研究展望. 李玉中,程延年,郝卫平. 2003

[4]中国北方4省区杜梨古树等种质资源调查. 李承秀,燕语,程甜甜,孙忠奎,乔谦,张林. 2021

[5]中国北方肉牛业发展对策. 魏伍川,许尚忠. 2002

[6]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以宁夏改种冬麦的沙尘暴防治为例. 隋玉柱,袁汉民. 2004

[7]营造柠条林 治理沙尘暴. 牛西午. 2002

[8]新疆沙尘暴源区塔克拉玛干空气真菌群落的T-RFLP分析. 段魏魏,娄恺,曾军,胡蓉,史应武,何清,刘新春,孙建,晁群芳. 2011

[9]沙尘暴农业防治途径研究. 隋玉柱,袁汉民. 2004

[10]河西走廊东部潜在尘源及其与2005年7月17日沙尘暴的关系. 刘国庆,李少昆,柏军华,王克如,谢瑞芝,高世菊,谭海珍,汤秋香,金亚征. 2008

[11]和田地区主要地表类型风蚀研究. 刘国庆,李少昆,柏军华,王克如,谢瑞芝,高世菊,谭海珍,汤秋香,金亚征. 2008

[12]南疆主要地表类型土壤风蚀对形成沙尘暴天气的影响. 李少昆,路明,王克如,王旭. 2008

[13]塔克拉玛干沙尘暴源区空气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夏库拉·巴克特亚尔,林青,刘珍珠,杨红梅,娄恺. 2020

[14]新疆且末地区沙尘暴过程中空气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比较. 夏库拉·巴克特亚尔,林青,刘珍珠,杨红梅,娄恺,李萍. 2021

[15]一种兼有增产和环保作用的耕作制度. 陈国平. 2000

[16]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闻杰,王聪翔,侯立白,张雯,张彬. 2005

[17]利用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结合控制柴达木沙尘源的可行性探讨. 马晓岗,吴昆仑,谢德庆. 2003

[18]沙尘暴的危害及农业防治措施. 徐斌,侯向阳,王道龙. 2004

[19]干旱区沙漠化土地治理与保护性耕作. 马兴旺. 2004

[20]中国北方典型沙尘暴的遥感分析. 范一大,史培军,王秀山,潘耀忠.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