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制备及其稳定性估测方法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金梁

作者: 金梁;魏丹;李玉梅;郭文义;徐猛;张磊;李一丹;常本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生物炭;稳定性;改良;定量评价;气候变化

期刊名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ISSN: 2095-6819

年卷期: 2015 年 32 卷 05 期

页码: 423-428

摘要: 生物炭作为缓解气候变化策略的理想热解产物,投入土壤后可以存留成百上千年,其正效应表现在提高作物产量、增强土壤肥力和土壤持水性能等方面。本文从近期国内外生物炭研究文献出发,研究筛选关于生物炭制备方法及其特殊稳定性的文献资料,最终从各异的环境条件、生产原料角度推出估算生物炭(生物炭碳素)稳定性3种方法,即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和分子特性法。指出生物炭源因热解速率、热解温度和缺氧程度的广泛性,生产出来各种生物炭类型的稳定性需要建立新机制评估,以便多角度去评价生物炭生产和改良土壤的前景和限制性。

分类号: S141

  • 相关文献

[1]生物炭在酸性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赵洪,朱方宇,赵欢,肖厚军,魏全全,张萌. 2017

[2]生物炭对棕壤玉米田CO_2与N_2O排放的影响. 谢立勇,许婧,郭李萍,孙雪,赵洪亮,郑益旻. 2018

[3]生物质原料及炭化温度对生物炭产率与性质的影响. 林肖庆,吕豪豪,刘玉学,汪玉瑛,杨生茂. 2016

[4]生物炭的稳定性及其对矿物改性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高诚祥,刘玉学,汪玉瑛,吕豪豪,何莉莉,杨学云,杨生茂. 2019

[5]茶园土壤酸化改良中生物炭应用5a后的稳定性研究. 钱莲文,余甜甜,梁旭军,王义祥,陈永山. 2022

[6]生物炭施用对麦田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惠超,杨卫君,宋世龙,陈雨欣,张金汕,贾永红,魏海鹏,徐万里. 2022

[7]蛭石改性水稻秸秆生物炭在土壤中的短期降解. 王瑞,刘玉学,高诚祥,何莉莉,汪玉瑛,吕豪豪,杨生茂,梁宗锁. 2021

[8]华南年度间气候变化对水稻食味品质的影响初探. 高云,江奕君. 2009

[9]打造农业核心期刊之路径探析. 岳鸿钧. 2015

[10]黄土高原土壤旱化研究综述. 潘占兵,张龙,杨瑞,李生宝,董立国,蔡进军. 2012

[11]北京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体系设计与系统实现. 梁建平,阎晓军,王大山,吴彦澎,赵锦一,李靖伟. 2017

[12]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东翼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主控因素定量评价. 魏嘉怡,孟凡超,林会喜,石好果,徐佑德. 2018

[13]综合指数法定量评价玉米氮肥施用综合效应. 刘慧颖,牛世伟,董环. 2016

[14]综合指数法定量评价地膜产品综合效应初探. 华利民,刘慧颖,薛颖昊,兰希平,王艺陶,蔡广兴. 2022

[15]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的定量分析. 王月玲,王思成,蔡进军,李生宝. 2012

[16]中国甜橙果汁色泽的定量评价. 韩燕,吴厚玖,窦华亭. 2010

[17]鱼体健康状况评价研究进展. 王淼,衣萌萌,卢迈新. 2019

[18]杂交稻组合节水抗旱特性的梯度量化研究. 康海岐,潘英华,孙小文,韩友学,高利军,曹艳,高菊,康家荣,李星月,张鸿. 2021

[19]基于协同发展的黑龙江省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探索. 黄文明. 2024

[20]捕食性天敌昆虫控害作用定量评价方法. 吕志创,万方浩.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