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释肥配施速效氮对优良食味粳稻南粳9108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中泽

作者: 胡中泽;杨大柳;衣政伟;王安;杨亚云;陈春英;王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缓控释肥;水稻;南粳9108;产量;氮素吸收利用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4 年 006 期

页码: 125-1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在一次性基施模式下,探讨缓控释肥与速效氮的合理配比,实现水稻的轻简化生产。以南粳9108为试材,开展2个稻季的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3个缓控释肥与速效氮比例(缓控释肥∶速效肥=80%∶20%、65%∶35%、50%∶50%),研究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氮素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处理通过提高水稻穗数和每穗粒数,提高水稻籽粒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2年平均增产0.11%~11.69%,其中80%缓控释肥+20%速效肥、65%缓控释肥+35%速效肥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缓控释肥占比越高,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越高。水稻成熟期,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3个配施处理水稻茎蘖数2年平均分别增加1.35%、0.72%和0.42%。配施处理2年水稻4个时期平均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分析缓控释肥与速效肥配比处理间差异,发现速效肥比例越高,对水稻前期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影响越大;反之,对水稻后期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影响越大。与常规施肥相比,2年试验中3个缓控释肥配施速效肥处理能够分别平均提高氮素利用率49.93%、29.18%、9.96%,同时分别增加水稻氮素吸收量16.67%、9.07%、1.96%,缓控释肥配施速效氮能够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上结果表明,一次性基施模式下,选择80%缓控释肥+20%速效肥配比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和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最终提高水稻产量。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减氮增密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焦峰,张宇涵,董文军,唐傲,刘猷红,孟英,王硕. 2024

[2]金正大缓控释肥在晚稻上的应用研究. 张玉烛,刘洋,刘功朋,陈德华,周学其,蔡灿然. 2012

[3]基于鄂北区域的两种水稻缓控释肥用量研究. 何帅,汪本福,陈斌,陈超,赵永平,李小坤. 2022

[4]南粳9108水稻机插保优生产技术规程. 王显,杨大柳,胡中泽,冯亚明. 2019

[5]镉(Cd)对南粳9108种子萌发及发芽过程中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郭士伟,李万昌,强苏航,彭陈,项华. 2015

[6]超级稻南粳9108大壮苗育秧技术条件下适宜机插密度研究. 庄春,汪国莲,章安康,陈川,董玉兵,纪力,徐建明. 2019

[7]不同基质对南粳9108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王显,杨大柳,胡中泽,衣政伟,吴爱国. 2020

[8]超级稻新品种南粳9108产量稳定性及高产特征分析.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陈涛,周丽慧,姚姝,赵凌,赵春芳,王才林. 2016

[9]播期、施氮量和密度对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朱镇,赵庆勇,张亚东,陈涛,姚姝,周丽慧,于新,赵凌,王才林. 2016

[10]干湿交替灌溉和施氮量对粳稻光合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付景,马梦娟,张骐飞,段居琦,王越涛,王付华,王生轩,白涛,尹海庆,王亚. 2024

[11]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水杨酸的调节效应. 金丹丹,陈玥,战莘晔,高云,邢月华,宫亮,孙文涛. 2021

[12]减施氮肥和增氧灌溉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张露,陈书融,吴龙龙,黄晶,田仓,张均华,曹小闯,朱春权,孔亚丽,金千瑜,朱练峰. 2022

[13]水稻施用缓控释肥试验研究. 郭晞明,隋朋举,郑艳梅,吕秀艳,吴金玉,刘亮. 2014

[14]日本缓控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郭晞明,隋朋举,刘立国,陈德仁,孟维韧,付胜. 2013

[15]减氮适墒对冬小麦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嫚,周苏玫,杨习文,周燕,杨蕊,张珂珂,贺德先,尹钧. 2017

[16]氮肥用量对云南高原粳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锦文,邓伟,吕永刚,吕莹,徐雨然,谷安宇,年伟,安华,董维,李小林. 2021

[17]施氮量对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美微,刘京宝,乔江方,李川,黄璐,张盼盼,赵霞,李萍. 2020

[18]尿素硝酸铵溶液减量增效施用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运红,姚健,和爱玲,杜君,郑春风,张洁梅. 2017

[19]紧凑型与平展型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研究. 成浩,钱欣,张慧,高英波,王良,刘开昌,史永晖,李宗新. 2021

[20]施氮水平对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运红,孙克刚,杜君,杜保池,和爱玲,丁华,许为钢,程小龙.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